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李淵所提供的政治世家的教育和薰陶之外,李氏三兄弟應該也會從竇氏的言傳身教中得到必要的政治啓蒙並培養出相應的政治抱負,同時也能從母親那鮮卑望族的血液遺傳中獲得精明強悍的性格基因。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竇氏雖然早亡,可她的影響力早已通過上述的種種方式植入了李氏三兄弟的體內,不但爲他們日後縱橫沙場、爭霸天下埋下了伏筆,並且最終爲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初,李淵從地方太守的任上被調回朝中擔任衛尉少卿。其時正逢楊廣發動第二次高麗戰爭,李淵趕赴懷遠鎮負責督運糧草軍需。旋即爆發楊玄感叛亂,李淵又被緊急調回弘化(今甘肅慶陽市)擔任留守,並主持潼關以西十三郡的軍事。
很顯然,從大業中期開始,李淵已經成爲隋煬帝楊廣深爲倚重的心腹大臣之一,所以能不斷獲得從地方到中央的各個重要職位。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李淵的政治和軍事能力得到了深入的歷練,同時問鼎天下的雄心也在不斷膨脹。史稱其“歷試中外,素樹恩德,及是結納豪傑,衆多款附”。也就是說,李淵一直在這幾年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幹部隊伍、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爲日後奪取天下作充分的準備。
可是,楊廣不是瞎子。
儘管李淵很謹慎,但是他的行爲還是引起了這位大隋天子的懷疑和警覺。有一次楊廣在行宮,故意傳詔李淵前去覲見。李淵託病不去,楊廣頓時大爲疑懼。當時李淵的一個外甥女王氏是楊廣的嬪妃,楊廣就問她:“你舅舅爲何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得很厲害。楊廣深深地看了王氏一眼,似問非問地說了一句:“會不會病死啊?”這句話很快就傳進了李淵的耳中,李淵大爲驚恐。皇帝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他希望李淵死!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皇帝隨時下一道詔書,李淵就可能富貴不保,甚至人頭落地。
怎麼辦?是索性起兵造反,還是就這麼坐以待斃?
李淵知道,雖然隋朝天下已經烽煙四起、人心思亂,但遠不到分崩離析、轟然倒塌的地步。所以,此時起兵絕對不是時候。楊玄感就是前車之鑑!
怎麼辦?李淵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