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竇氏身上具有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膽識和血性。這也許與她身上流淌的鮮卑血液有關。
大業初年,李淵歷任滎陽、樓煩、扶風等郡的太守。在擔任扶風太守期間,李淵曾得到幾匹駿馬,就在他樂得合不攏嘴的時候,竇氏卻蹙起了眉頭。她告訴李淵:“主上亦喜飛鷹駿馬,此公之所知,所以這些馬必須送入宮中,不可久留,否則一旦有人跟主上提起,它們必定成爲負累,請公慎重考慮。”
李淵一聽大爲鬱悶。他明知道妻子說得有道理,可又捨不得那幾匹剛到手的寶馬,一直猶豫不決。沒想到幾天後楊廣果然知悉,馬上對他進行責罰,搞得李淵追悔莫及。後來李淵汲取了教訓,老老實實按妻子說的做,四處蒐羅良馬獵鷹,頻頻進獻給楊廣,終於討得天子歡心,於大業十二年被擢升爲右驍衛大將軍。
可是,當李淵得到這個職位的時候,竇氏已經在三年前去世了,年僅四十五歲。李淵涕淚橫流地對幾個兒子說:“若早聽從你們母親的話,我在這個官位上已經很久了。”
竇氏既沒能看到李淵成爲隋朝的大將軍,更沒看到李淵成爲大唐王朝的開國之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大唐開國後,秦王李世民就曾屢屢爲此而黯然神傷。(《資治通鑑》卷一九〇:“世民每侍宴宮中,對諸妃嬪,思太穆皇后早終,不得見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
如同我們前面所說的,出身鮮卑望族的竇氏從小就具有異常早熟的政治智慧,北周滅亡時又表現出“恨非男兒”的血性,嫁給李淵後成爲李淵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參謀和智囊。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爲,竇氏的確是當時一位不可多得、出類拔萃的政治女性。假如不是早亡,竇氏應該能在初唐的政治舞臺上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和影響。
不過,雖然竇氏對大唐開國的這段歷史沒有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李氏三兄弟的成長過程中,這位鮮卑母親的影響肯定是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