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東突厥的始畢可汗見信大喜。對他來講,馬邑的劉武周、朔方的梁師都、蒲城的郭子和都已經歸附他了,如今太原留守李淵再來投靠,這就意味着隋帝國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都已經向他豁然洞開了。日後一旦舉兵南下,豈不是一路暢通無阻、如入無人之境了嗎?
始畢可汗立刻給李淵回了一封信,表示全力支持他,可以給他提供士兵和戰馬,但條件是讓他像劉武周等人那樣自稱天子,公開反隋。其實也就是讓李淵向突厥稱臣,成爲突厥人的附庸。收到回信後,李淵的左右都很高興,唯獨李淵不以爲然。他並不是不想獲得突厥的支持,而是不想這麼早就即位稱尊、公然與隋朝決裂。
他的政治智慧告訴他——現在打着“尊隋”的旗號要遠比“反隋”的旗號更安全,也更有利。
因爲在勝敗未卜、天下大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尊隋”要比“反隋”能獲得更多閃轉騰挪的餘地和空間,而過早僭位稱尊就會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更會成爲衆矢之的。此外,李淵也不願意像劉武周他們那樣接受突厥的所謂“天子”冊封,公開成爲突厥人的附庸。道理很簡單,與突厥人的合作本來就是迫於時勢、不得已而爲之的,或者說是隻能一夕不能長久的,說白了,這是各取所需的政治一夜情。既然是一夜情,又怎麼能大張旗鼓、廣而告之呢?再說了,最起碼在名義上、在現階段,李淵仍舊傾向於把自己定位在隋朝的國戚和重臣的角色上,這樣既不會過度傷害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道義感,又能爲自己的叛隋起兵抹上一層“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政治保護色,並且爲壯大自身的實力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
有鑑於此,李淵認爲自己目前最恰當的姿態應該是在隋朝與突厥之間取得某種微妙的平衡,既不與隋朝決裂,也不與突厥爲敵。
換句話說,他必須在隋王朝與突厥人之間走鋼絲。
而且還要在鋼絲上跳舞。
裴寂和劉文靜等人看見李淵遲遲不答覆突厥人,萬分焦急地說:“而今士衆已全部集結,最缺的就是戰馬。胡人的士兵我們不一定需要,但是胡人的馬卻不能不要。您如果遲遲不接受他們的條件,恐怕他們會反悔。”
李淵依舊不同意,說:“你們再想一個折中的辦法。”
六月初,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紹終於抵達太原。裴寂與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商議之後,一起向李淵提出了一個在鋼絲上跳舞的辦法:“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如此則“師出有名,以輯夷夏”。(《大唐創業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