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建成和李世民比宇文化及先抵達中原。可還沒等東都舞臺上的逐鹿大戲開鑼,李世民就決定棄權了。
因爲他發現——此刻的東都與其說是一隻肥鹿,還不如說是一個燙手山芋。
他和李建成於四月初率軍抵達東都附近的芳華苑,立刻派人向東都朝廷表示增援之意,可越王楊侗不上這個當,始終緊閉城門。而李密的瓦崗軍則試探性地和他們交了一下手,之後就各自按兵不動。李世民冷靜地判斷了一下當時的形勢,得出了一個結論——現在奪取東都的時機還不成熟。
道理很簡單:李密的瓦崗軍總共有三十多萬人,而且訓練有素,都是百戰之兵,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東都的王世充雖然實力稍弱,但也算是隋朝軍隊中的一支勁旅;還有,宇文化及的十幾萬軍隊此刻也正朝中原撲來。這幾大勢力加在一起就有五六十萬之衆,如果硬要跟他們拼搶東都,就算獲勝,也會極大地消耗自身的實力,即便是拿下東都,也不見得能守住。更何況關中剛剛平定,根基還不穩固,而他們兄弟二人以及各路遠征軍幾乎把長安的所有精銳都拉了出來,萬一西北的薛舉和梁師都在此時乘虛而入、進攻長安,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李世民的想法是——三十六計走爲上;暫時先班師,坐山觀虎鬥,等這幾大勢力互相絞殺、鬥得N敗俱傷之後,再出關摘取勝利果實。
李建成同意李世民的看法。四月初四,軍隊班師。拔營之前,李世民料定他們一旦撤退,東都必定出兵來追,於是在三王陵(洛陽城西南)設置了三道埋伏,嚴陣以待。
果然,軍隊剛剛西行,東都的段達就率一萬多人一路尾追,結果遭遇伏擊,大敗而逃。李世民回軍反擊,一直把段達追到了洛陽城下,斬殺了四千多人。隨後李世民又在東都附近設置了新安郡(今河南新安縣)和宜陽郡(今河南宜陽縣),命部將呂紹宗和任瑰鎮守新安、史萬寶和盛彥師鎮守宜陽。這一北一南的兩個據點互爲犄角、協同攻防,一方面窺伺東都,一方面作爲防守潼關的門戶,其戰略意義要遠比直接佔領東都重大得多。
世間已無楊廣,所以很多人有事要忙。
後楊廣時代的逐鹿遊戲不會再欲說還羞、遮遮掩掩。
人人圖窮匕見。
人人大幹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