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密畢竟不是一支蒿箭那麼簡單。
這個年輕人雖然自負,可他的自負不是沒有緣由的。瓦崗過去只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寨,只是由一羣不相統屬的盜匪雜糅而成的變民武裝,可在他手裏卻迅速崛起,變成了一支戰鬥力異常強大的割據政權,讓東都朝廷和隋朝軍隊焦頭爛額,李密也因而一度成爲四方羣雄共推的盟主。雖然這個稱號水分不少,但不可否認,李密確實是一個兼具文韜武略的人才,也的確具有睥睨世人的資本。把這樣一個人重新放回關東,固然顯示了李淵作爲一個聖明君主的大度和自信,但是這麼做就沒有一點風險嗎?李淵難道不擔心李密東山再起、死灰復燃嗎?
不,李淵承認這麼做是有風險的,但是在沒有明顯證據表明李密確有復叛之心的情況下,李淵也只能暫時表現出他寬容大度和用人不疑的一面。當然,與此同時李淵也進行了防範。他沒有讓李密把瓦崗舊部悉數帶走,而是命他把一半部衆留在了華州(今陝西華縣),只帶另一半部衆出關。
在隨同李密出關的部衆中,有一個人感到了強烈的不安。
這個人叫張寶德,是李密麾下的長史。
他之所以內心恐慌,是因爲他料定李密此行必叛。而他現在已經一意歸唐,再也不願當一個四處流亡的草寇了,更不想在李密敗亡的時候跟着他一塊遭殃。所以張寶德迅速給李淵呈遞了一封親啓密奏,列舉了很多理由,揭露了許多內情,其結論只有一個——李密必叛。
看着這封密奏,李淵後悔了。
他承認羣臣說得沒錯——這的確是在放虎歸山,很可能會後患無窮,但是李密早已走出潼關了,怎麼辦?
李淵的第一反應就是把李密召回來,可又擔心這樣做會把他提前逼反。考慮再三,李淵只好頒了一道慰勞李密的詔書,命他暫且回京,再接受一個任務;讓他的部衆緩慢前行,等李密接受了任務再趕上去和部衆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