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時,定都樂壽(今河北獻縣)的夏王竇建德也親自率軍南下,直逼聊城,準備與唐軍拼搶勝利果實。他的目標並不是宇文化及這個人,而是宇文化及從江都帶出來的傳國玉璽。雖然這個玉璽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實際價值,但它畢竟是一種象徵——皇權的象徵。
困守聊城的宇文化及很快就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南北兩大強敵的夾攻之中。他大爲驚恐,急忙拿出重金,請求附近的變民首領王薄出兵援救。王薄看在錢的面子上,決定當一回僱傭軍,率部進駐聊城協防。
可是援兵的到來並不能挽回宇文化及的敗局,因爲城中的糧食很快就喫光了。宇文化及頓時絕望了,只好向李神通請求投降。
出人意料的是,李神通居然一口回絕。副手崔民幹勸他接受,李神通說:“賊人既然糧食已盡,我們可以輕易將其摧毀,以耀我唐軍兵威,同時擄獲財寶,犒賞將士。要是接受投降,我們拿什麼勞軍?”
崔民幹焦急地說:“竇建德馬上就到,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攻克,就會內外受敵,我軍必敗。眼下不戰便可拿下聊城,此項軍功得來甚易,爲何要貪圖財寶而拒絕呢?”
李神通勃然大怒,隨即將崔民幹囚禁。
數日後,宇文士及從濟北(今山東茌平縣西南)運來糧食,聊城人心稍安,士氣總算有所恢復,宇文化及遂繼續抵抗。李神通親自到城下督戰,命各軍全力攻城。貝州(今河北清河縣)刺史趙君德第一個攻上城牆。因爲他不是李神通的嫡系,李神通擔心被他搶了首功,於是下令鳴鑼收兵。趙君德大怒,但是軍令難違,只好罵罵咧咧地從城頭上撤了下來。
還沒等李神通重新組織進攻,竇建德的大軍已經殺到。李神通自知不敵,只好率部撤出戰場。宇文化及出城迎戰,可他顯然不是竇建德的對手。在數戰皆敗之後,不得不縮回城中繼續頑抗。竇建德隨即對聊城發起猛烈進攻。
最後的時刻,王薄並沒有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而是忙不迭地打開了城門。竇建德大軍入城後,立刻逮捕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以及他們的一干親信;隨後又以人臣之禮覲見了蕭皇后,並換上喪服,鄭重其事地祭悼了一回楊廣。等這些場面上的事情都做完之後,竇建德才從容收取了隋朝的傳國玉璽,還有各種印信和天子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