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相對於平定薛舉父子和劉武周,李世民與王世充的較量顯得更爲激烈,耗時也更爲久長,尤其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攻城戰,其艱難程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而且也是在這場爲時長達十個月的中原之戰中,李世民多次身陷重圍、命懸一線,經歷了他軍事生涯中最爲驚心動魄的幾個生死瞬間。
唐軍進入東都戰場後,李世民即命大將羅士信率前鋒部隊進圍慈澗(洛陽城西),王世充接到戰報,立刻親率三萬人前往增援。
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率領一隊輕騎兵在慈澗周圍偵察。
第一個生死瞬間就在這時候悄然降臨。當時李世民正在專心致志地勘察地形,誰也沒有料到王世充會在這個時候帶着軍隊從天而降。由於雙方兵力太過懸殊,唐軍士兵們大驚失色,一時間不知所措。還沒等他們作出反應,王世充的軍隊已經把他們團團包圍。
在這種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最容易看出一個統帥真實的個人素質。說白了,這種時候拼的是膽量。
德國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把“膽量”稱爲“促使人們在精神上戰勝極大危險的一種可貴的力量”。
也就是說,膽量首先要求的並不是戰勝敵人,而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對敵人和死亡的恐懼。
克勞塞維茨曾說,對於軍人而言,“從輜重兵和鼓手直到統帥,膽量都是最可貴的品德,它好比是使武器鋒利和發光的真正的鋼”(《戰爭論》)。
接下來我們就將看到李世民身上這種“真正的鋼”。敵人圍上來的時候,李世民鎮定自若地帶領騎兵們且戰且退,向着大營的方向突圍,前後奔馳、左右開弓。絃聲響處,最先衝上來的鄭軍士兵紛紛墜馬,包括王世充的大將燕琪也被李世民一箭射落,唐兵立刻衝上去將其擒獲。王世充慌忙勒住繮繩,不敢再向前追擊。李世民遂和士兵們殺開一條血路絕塵而去。
死裏逃生的李世民回到軍營時,渾身上下沾滿塵土,守軍認不出他,差點放箭把他射殺。李世民摘下頭盔大聲呼喊,守門士兵才認出這個“土人”原來是他們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