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剛纔還鬧哄哄的大帳內忽然陷入了一陣短暫的寂靜。
李唐王朝的中原之戰就這麼走到了一個最微妙的關頭。
李世民也面臨着他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十字路口。他知道,蕭瑀、屈突通等人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唐軍與王世充已經打了足足八個月,早已疲憊不堪,而且在此前的攻堅戰中又遭遇挫折,士氣已大不如前,而竇建德的夏軍則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並且挾着新勝的餘威;兩相比較,唐軍實在沒有多少取勝的把握。再者說,燕趙自古多豪傑,夏軍的戰鬥力絕對不可小覷,武德二年把李神通率領的河北唐軍打得一敗塗地就是明證。而且這一次竇建德幾乎出動了他的所有精銳,這十幾萬精兵強將是那麼好打發的嗎?這不能不讓唐軍的多數將吏感到巨大的不安和恐慌。
萬一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聽從大多數將吏的建議——暫時撤兵,伺機再戰。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人會認爲這麼做是錯的,就算李淵也不會認爲李世民這麼做是消極怯戰。因爲戰局確實對唐軍不利,而且還有這麼多的文武將吏贊成退兵。再說了,避敵鋒芒、暫時退守新安也不等於輸掉了這場戰爭。稍事休整之後,仍然是有希望贏得勝利的。
戰局如此險惡,退兵的理由如此充分,李世民還能堅持己見、一意死戰嗎?
在李世民看來,兩線作戰的風險固然很大,可一旦成功,便可一戰平定河南河北,奠定一統天下的堅實根基,同時爲他的軍事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他在李唐統治集團中的聲望和地位。
這樣的戰果實在是誘人,所以李世民絕對不可能放棄。他最終選擇了這個讓所有人都心驚膽戰的策略——圍洛打援,兩線作戰!
他目光炯炯地注視着所有將領,作出了他的總結髮言:“王世充連遭重挫,糧食告罄,上下離心,根本無須我軍力攻,穩坐城下便可摘取戰果。竇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將驕兵惰,我軍若據虎牢,無異於扼其咽喉。若其冒險爭鋒,我軍取之甚易;若其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我軍一旦拿下洛陽,士氣自然倍增,一舉兩克,在此一戰!若不速進,讓竇建德攻佔虎牢,剛剛歸附的所有城池必將重新淪陷;竇、王兩軍合力,其勢必強,怎麼可能會師老兵疲,讓我軍有機可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