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真相 (第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最爲重大的轉折點,它將李世民一舉推上了大唐帝國的權力巔峯,同時也將他推上了一個彪炳千秋的歷史制高點。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骨肉相殘的悲劇事件無疑也使他背上了一個沉重的道德包袱。
這樣的一種負罪感在某種程度上被李世民化成了自我救贖的力量,成爲締造盛世貞觀的潛在動力之一,但是與此同時,這種強烈的道德不安也驅使着李世民把權力之手伸向了他本來不應染指的地方。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這個地方歷來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然而這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卻非進不可。
李世民很想看一看——當年那場骨肉相殘的悲劇事件,包括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爲,在史官的筆下究竟是一副什麼模樣。
爲此,當玄武門之變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後,李世民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強烈衝動,向當時負責編纂起居注的褚遂良發出了試探。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爲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問曰:“卿比知起居,書何等事?大抵於人君得觀見否?朕欲見此註記者,將卻觀所爲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畢書,庶幾人主不爲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耶?”
遂良曰:“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
黃門侍郎劉洎進曰:“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貞觀政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