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是一門藝術 (第2/2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是因爲認識到隋文帝爲政的缺失,所以李世民纔會反其道而行之,採取一種“廣任賢良,高居深視”(《貞觀政要》卷一)的管理方式,對部屬進行充分有效的授權。
早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就素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賢名,於是親自召見,問以政道。張玄素就建議太宗:“謹擇羣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資治通鑑》卷一九二)
李世民對張玄素的建言非常讚賞,隨後將其擢升爲侍御史,並且立即將其建言付諸實施。
張玄素提出的“分任以事,高拱穆清”,其實就是一種充分授權。如果每個部屬都能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妥善地履行職責,那麼高層管理者自然可以“垂拱而治”了。此外,貞觀一朝之所以能夠確立“三省駁議”的宰相制度,讓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工合作,相互制衡,並且相權還能夠對君權形成有效制約,其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在於這種授權原則的充分運用。
而張玄素所謂的“考其成敗,以施刑賞”,實際上就是一種績效考覈。對此,李世民專門制定了對各級官員的“考課之法”,具體的考覈標準是“四善”和“二十七最”。所謂“四善”,是指四種優異的工作表現,即“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所謂“二十七最”,是一套考覈百官職守的具體標準,如“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爲判事之最”;“部統有方,警守無失,爲宿衛之最”等。根據這些標準每年對官員進行考覈,把成績分爲九等,報至尚書省予以公佈。凡列爲一至四等的官吏,每進一等增發一季的俸祿;五等無所增減;六等以下則每退一等扣發一季俸祿。這套嚴格的績效考覈制度,對於澄清吏治顯然是十分有效的。
“充分授權”與“績效考覈”是權力控制的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二者缺一不可。假如只有刑賞而無授權,那必然會使百官動輒得咎,無所措手足,最終造成帝王的獨裁和專權;假如只有授權而無考覈,那必然會導致君主大權旁落,甚至被權臣玩弄於股掌,到頭來授權就變成了“棄權”。
很顯然,這兩種現象都是錯誤的權力控制方式,其結果只能是與“天下大治”的執政理想背道而馳。而李世民的管理哲學,無疑正是“充分授權”與“績效考覈”的完美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貞觀之治的出現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