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 (第2/4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留學生和使節,在唐朝定居數量最多的就是商人。唐朝專門設立了互市監和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當時的長安、洛陽、揚州、廣州、泉州、蘭州、涼州、敦煌,都成了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貞觀時,西域各國“入居長安者近萬家”,而各國商人在長安西市開店經商、長期居住的也有數千家之多。廣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有唐一朝,曾有大量的外商在廣州定居,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僅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死於戰亂的外商就達12萬人以上。
爲了適應國際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對外交通相當發達。陸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門關西行,可直達中亞、西亞、東歐,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海路方面,可由登州、楚州或明州出海,前往朝鮮半島和日本;此外,由揚州、明州、泉州或廣州出發,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穿越馬六甲海峽,過印度洋,可到達斯里蘭卡、印度等地;再越過阿拉伯海,可到達阿曼灣、波斯灣,並可遠至紅海,抵達埃及和東非的港口,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就是通過陸地和海上這兩條“黃金通道”,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了中國。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東羅馬皇帝波多力遣使來唐,獻赤玻璃、綠金精等物,唐太宗回書答禮,贈綾、綺等絲織品。東羅馬的皇帝、貴族和婦女都極其喜愛中國的絲織品,拂菻也成了唐朝絲織物傳入其他國家的重要轉輸地。
7世紀初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本人對中國文化非常向往,曾對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阿拉伯)遣使與唐通好,在此後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裏,大食遣使來唐共達36次。唐朝文化因此大量傳入阿拉伯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紙術。
中國的造紙術後來又從這裏傳入了歐洲,極大地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唐朝後期,火藥的主要成分——硝,也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稱之爲“中國雪”。與此同時,阿拉伯的天文、曆法、數學、建築、醫學也對唐朝產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的醫學是近代歐洲醫學的基礎,而其外科醫術就是在這時候傳入了中國。
7世紀中葉,波斯爲大食所滅,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後定居長安,客死唐朝。當時許多波斯商人也流亡到了唐朝,紛紛在中國落戶。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地都有波斯商人開設的“胡店”,以經營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材馳名。通過貿易活動,波斯的菠菜、波斯棗傳入唐朝,而唐朝的絲綢、瓷器、紙張也傳入了波斯。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當時統稱天竺。唐初,中天竺的戒日王征服了五天竺,統一了印度半島,隨即遣使與唐通好。從此,天竺與唐朝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印度半島東西兩岸常有唐朝商船泊港,天竺商船也到廣州、泉州進行貿易。唐朝輸往天竺的商品有麝香、紵絲、色絹、瓷器、銅錢;從天竺輸入的物品有寶石、珍珠、棉布、胡椒。中國的紙和造紙術傳入印度,從此結束了印度用白樺樹皮和貝葉寫字的時代。唐太宗也派人到中天竺學習製糖技術,據說學成歸國後製出的糖,其顏色和味道比印度原產的還好。
由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在唐朝產生了與佛教密切相關的變文。敦煌、雲崗、麥積山、洛陽龍門石窟的壁畫、雕塑,都受到印度北部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影響。此外,天竺的天文、曆法、醫學、音韻學、音樂、舞蹈、繪畫、建築,都對唐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唐朝“十部樂”中便有天竺樂,舞蹈中也有天竺舞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