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突厥,報五年之仇 (第2/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個被唐朝征服的對手,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東突厥。
從南北朝時起,東突厥就是歷代中原王朝最強大的敵人。到隋大業年間,東突厥在始畢可汗執政時期臻於全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控弦百餘萬,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視陰山,有輕中夏之志。”(《舊唐書·突厥傳》)
大業末年,中原板蕩,天下分崩,東突厥的百萬鐵騎屢屢伺機入寇。其兵鋒所到之處,城郭宮室焚燬殆盡,財帛子女爲之一空。而四方的逐鹿羣雄也紛紛依附在東突厥的卵翼之下,如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竇建德、王世充、高開道等人,“俱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通典》卷一九七)。就連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時,也不得不借助東突厥的力量,將其引爲奧援。
唐帝國建立之後,頡利可汗即位,依舊肆無忌憚,“承父兄之資,兵馬強盛,有憑陵中國之志”,多次傾巢南侵,深入唐朝腹地。“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優容之,賜與不可勝計”,頡利卻越發變本加厲,不但“言辭悖傲”,而且“求請無厭”。(《舊唐書·突厥傳》)
如此強大的外患一天不剷除,大唐王朝就一天也不得安寧。
而最讓李世民感到恥辱的一次,就是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
那一次,李世民剛剛登基,政局未穩,頡利可汗就親率十多萬鐵騎直逼長安。李世民被迫犧牲了府庫中的大量金帛,與頡利簽訂了城下之盟,才換取了暫時的和平。
曾經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李世民斷然沒有想到——自己剛當上皇帝就被突厥人無可奈何地要挾了一把,結結實實地敲詐了一回。
這樣的奇恥大辱不啻於一道醜陋的傷疤,從此深深刻在李世民的記憶之中,並且時常浮現在他的眼前。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