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激烈的較量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突厥自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分裂爲東、西二部後,西部的乙毗咄陸可汗和東部的咥利失可汗一直處於混戰狀態,雙方勢均力敵。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底,咥利失可汗被叛亂的部下所殺,其麾下的另一個部落擁立其侄繼位,是爲沙鉢羅葉護可汗。自此,咄陸的政權稱爲北汗庭,沙鉢羅葉護的政權稱爲南汗庭。南汗庭繼承了咥利失的外交政策,仍舊與唐朝通好,“累遣使朝貢”,唐太宗李世民則“降璽書慰勉”。(《舊唐書·突厥傳》)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七月,也就是唐朝征服高昌之後,李世民再次遣使前往南汗庭,賜以鼓纛,極力扶持這個親唐政權。然而從這一年起,北汗庭的勢力逐漸強大,“西域諸國多附之”,南汗庭的沙鉢羅葉護可汗又在隨後的一場戰鬥中被殺,北汗庭的咄陸可汗遂重新統一了西突厥。
這對唐朝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消息。
因爲南汗庭的敗亡意味着唐朝幾年來的外交努力付諸東流,而北汗庭的崛起則意味着西域的安全開始受到嚴重威脅。
果不其然,統一後的咄陸可汗“自恃強大,遂驕倨”,不但出兵攻滅了吐火羅,而且屢屢“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資治通鑑》卷一九六)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九月,西突厥突然發兵入侵伊州(伊吾)。
唐朝與西突厥在西域的激烈較量自此展開。
由於西突厥剛剛一舉踏平了吐火羅,因此咄陸可汗的氣焰十分的囂張。
他認爲唐朝在西域經營的時間還很短,駐紮的兵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在他看來,要擊潰唐朝在西域的勢力,重新奪回對西域的控制權,簡直是易如反掌之事。
可是,咄陸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