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真水之戰:經略北疆 (第2/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真珠可汗雖然心裏是一百個不樂意,可表面上也只能唯唯。
東突厥復國,不但薛延陀不樂意,就連被李世民冊封爲新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也是一百個不情願。
對於這頂從天而降的可汗冠冕,阿史那思摩絲毫感覺不到喜悅和榮耀,有的只是恐懼和憂慮。因爲時移世易,今非昔比,如今的薛延陀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任人吆喝的鐵勒小部落,而東突厥就算重建,也不是那個“高視陰山、控弦百萬”的大汗國了。
這北返漠南的一步,阿史那思摩始終沒有勇氣邁出去。他猶猶豫豫、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了兩年後的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才帶着一臉悽惶動身北上。臨行前,他悽悽慘慘地給皇帝上了一道臨別奏疏,說:“臣非分蒙恩,爲部落之長,願子子孫孫爲國家一犬,守吠北門。若薛延陀侵逼,請從家屬入長城。”(《資治通鑑》卷一九六)
阿史那思摩打定了主意,反正自己就是一條看門狗,一旦薛延陀來攻,自己立即撒腿往南跑,管他三七二十一。
阿史那思摩北渡黃河後,建牙帳於定襄故城,麾下有戶數三萬、士兵四萬、馬匹九萬。
看着這個迷你型的東突厥汗國,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又好氣又好笑——奶奶的,就這點家當還復什麼國啊,捏死你不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麼!
這一年十月,真珠可汗聽說唐太宗李世民要前往泰山封禪,大喜過望地對部下說:“唐朝天子去泰山封禪,必有大部隊隨從,邊境必然空虛,我利用這個機會打阿史那思摩,簡直就是摧枯拉朽!”隨即命其子乙失大度爲統帥,徵調同羅、僕骨、回紇、靺鞨等部落軍隊,共計二十萬人,以志在必得之勢橫穿大漠,直撲定襄。
阿史那思摩風聞敵人來了,趕緊帶着他的部衆一溜煙跑進了長城內,一直到朔州(今山西朔州市)才停下來喘氣,隨即派快馬去長安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