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業兵變 (第2/10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隨後舉行的一次朝會上,裴炎鼓足勇氣站了出來,對武后說:“太后母臨天下,當示至公,不可私於所親……獨不見呂氏之敗乎?”(《資治通鑑》卷二〇三)
這是裴炎自當上宰相以來,第一次和武后公開唱反調,而且言辭激切,直接把歷史上最典型的反面教材——西漢初年的“呂氏之禍”給搬了出來,實在是大出武后意料之外。
武后目光炯炯地盯着裴炎,冷然一笑:“呂后是把權力交給那些在世的外戚,所以招致敗亡。如今我只是追尊已故的祖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裴炎不敢直視武后的目光,但嘴上還是寸步不讓:“凡事皆當防微杜漸,不可助長!”
武后聞言,頓時怫然作色。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人人緘默不語。
當天的朝會就此不歡而散。
當裴炎邁着沉重的步履走出朝會大殿的時候,望着空中變幻不定的浮雲,心頭忽然掠過陣陣悲涼。實際上他很清楚,只要是紫宸殿上這個老婦人想做的事情,普天之下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攔。但是,作爲高宗臨終前親自指定的惟一一位顧命大臣,作爲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席宰相,裴炎認爲這是他的職責所在,因此不能不諫。
也許在別人眼中,他今天的行爲完全是螳臂擋車的愚蠢之舉,可無奈的裴炎也只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雖說裴炎是武后一手提拔的,而且在此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廢黜太子李賢,改革三省制度,廢黜中宗李哲,擁立睿宗李旦——裴炎也一直是武后的得力助手,雙方配合得相當默契,但是對裴炎來說,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違背儒家的綱常禮教和幾千年來的政治傳統。
這是裴炎的底線。只有在這樣一個合乎道統和法統的範圍內,他才願意和武后通力合作,實現政治上的互利雙贏。然而,如今武后卻在背離傳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已經暴露出篡奪君權、顛覆李唐的野心,這就把裴炎的底線徹底突破了,他當然不能無動於衷。所以,除了硬着頭皮出面諫阻,裴炎實在沒有別的選擇。縱然要爲今天的這一諫付出代價,他也絕不願意助紂爲虐,成爲了這個野心勃勃的老婦人篡唐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