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裴炎之死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徐敬業敗亡之前,帝國的一個重要人物已經先他而死。
這個人就是裴炎。
裴炎下獄後,武后親自點名,命左肅政大夫騫味道和侍御史魚承曄負責審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不擇手段坐實裴炎的謀反罪名。
審訊過程中,裴炎語氣強硬,毫不妥協。有人勸他適當讓步,或者態度謙遜一點,以求避死免禍,可裴炎卻搖頭苦笑,說:“宰相一旦下獄,豈有活命的可能?”
基本上可以說,此刻的裴炎已經無懼於死亡了。
從裴炎確鑿無疑地看見武后改朝換代的決心和野心後,他就知道自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與武后公開決裂,然後坦然赴死。
不管他過去和武后有過多少默契於心的政治交易,也不管裴炎心裏還藏有多少個人的政治目的和利益訴求,總之在這個最後的時刻,在這個涉及君臣綱常、社稷安危的原則性問題上,裴炎還是清醒的。作爲一個從小就進入弘文館就學,熟讀聖賢經典的儒家士大夫,裴炎的立場和態度很明確——與其充當武后顛覆李唐的幫兇,變成一個人神共憤的亂臣賊子,或者在這個老婦人的石榴裙下搖尾乞憐,蠅營狗苟地活過下半輩子,那還不如引頸就戮,痛快一死,起碼也能保住一個李唐忠臣的名節,起碼還有臉面到地下去見高宗。
所以,裴炎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
除了不願成爲武后篡唐的工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迫使裴炎主動選擇死亡。那就是——他後悔當初幫了武后太多的忙!誰都不能否認,武后之所以能夠順利擺平幾個兒子,獲得臨朝稱制、母臨天下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歸功於(或者歸咎於)裴炎的。因此,未來武后如果真的篡了李唐天下,無疑也有裴炎的一份功勞(或者一份罪孽)。想到這一點,裴炎就會有一種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懊悔和自責。
因此,死亡對於此刻的裴炎來講,與其說是一種懲罰和災難,還不如說是一種救贖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