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啄皇孫:李唐宗室的劫難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個金鑾殿上的老婦人終於圖窮匕見了。
接到赴洛陽參加大典的詔書之時,李唐宗室的親王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死亡通知書。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武后分明是要藉此機會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在如今的李唐宗室中,高祖二十二子現存四人: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舒王李元名、魯王李靈夔;太宗十四子現存二人:越王李貞、紀王李慎;高宗八子現存四人:廬陵王李哲和睿宗李旦皆被武后軟禁,李上金和李素節這兩個庶子也早已被武后搞得半死不活。所以,在這些親王中,真正具有反抗能量的,就只有高祖四子、太宗二子及他們的子嗣了。
時任絳州刺史的韓王李元嘉是目前李唐皇族中威望最高的一個。他率先採取了反對武后的行動。早在武后徵召諸王入京的詔書發佈之前,李元嘉就已經預感到大勢不妙,於是讓兒子李譔給時任豫州刺史的越王李貞寫了一份密信,信中說:“內人病漸重,恐須早療,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報。”(《舊唐書·越王貞傳》)這封信在一般人看來,很可能只是封普通的家信,但是在默契於心的親王們讀來,卻分明是一道起兵的動員令。其中,“內人”實指武后,“病漸重”意指武后篡唐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而“宜早下手”當然就是號召諸王迅速起兵反武了。
及至武后的詔書發佈後,所有的宗室親王就再也坐不住了,一封封密函在他們手中飛來飛去,互相警告的基本上都是同一句話——“神皇欲於大饗之際,使人告密,盡收宗室,誅之無遺類!”(《資治通鑑》卷二〇四)武后將在大典舉行之時,命人告密,將李唐宗室盡數逮捕誅殺,一個不留!
既然武后的屠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伸頭一死,縮頭也是一死,那就只能跟她拼了!
李譔爲了增強大家反武的決心,就以睿宗李旦之名僞造了一份璽書,送到了李貞兒子琅邪王李衝的手上,說:“朕遭幽縶,諸王宜各發兵救我。”李衝收到璽書後,心領神會,又僞造了一份意思更明確的璽書,分送諸王,聲稱:“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
至此,一個以韓王李元嘉父子、越王李貞父子爲核心的反武同盟就宣告成立了。由於宗室諸王全都在各州擔任刺史,具備隨時募兵起事的條件,所以,如果他們能夠制訂一個周密計劃,並且統一指揮,協調行動的話,勢必對洛陽形成四面合圍之勢,也必將從政治上和軍事上對武后形成強大的威脅。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這個告密之風已經深入人們骨髓的時代,幾乎沒有什麼祕密是可以藏得住的。就在李唐宗室聯合起兵之前,他們的祕密就泄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