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相爭中的夾縫天子 (第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旦即位後,一個嚴峻的問題立刻擺在了他的面前。
要立誰爲太子?
李旦知道,三郎隆基發動這場政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爲了得到這個太子之位,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功勞而言,這個位子確實也是他應得的。但是棘手的問題在於,隆基排行老三,而且還是庶出,如果立他,嫡長子成器會作何感想?
按照自古以來“立長不立賢”的傳統,只有成器纔是儲君的不二人選,無論隆基能力再強,功勞再大,都不應該染指太子之位。可是,如果隆基一心要爭,而成器又堅決不讓的話,事情又該如何解決?
一個建有不世之功,一個擁有法理依據,立誰都沒錯,可立誰又都不妥。
在此,李旦發現自己陷入了跟當年的高祖李淵一樣的困局。搞不好,李唐皇室就有可能重演一場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的悲劇。
怎麼辦?
就在李旦萬分焦灼,無計可施的時刻,長子宋王李成器主動站出來了。他對李旦說:“國家安定,則先考慮嫡長子;國家危險,則先考慮首功之人。倘若違背這個原則,天下必將失望。所以,臣寧死也不敢居於平王之上!”一連幾天,李成器流淚請求,態度堅決。
很顯然,這是一個明智的嫡長子。
他對目前的形勢有非常清醒的判斷,對李隆基的實力和野心也有十分清楚的認識。他知道,僅憑自己嫡長子的身份,是遠遠不足以同三郎競爭和較量的。因此,與其冒着喪失一切的風險去打一場同根相煎並且毫無把握的仗,還不如做得漂亮一點,主動讓位。這樣既顯得自己深明大義,又能換取李隆基的感激和信任,從而保住自己的親王地位和後半生的富貴,何樂而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