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爲盛世奠基(下) (第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開元盛世”幾乎就是繁榮和富庶的代名詞。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其他朝代暫且不論,僅以唐朝自身來看,開元、天寶時期的繁榮和富庶程度,在本朝三百年曆史上就是屬於空前絕後,登峯造極的。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開元、天寶的富庶呢?
答案有二,一是開源,二是節流。換言之,就是勤奮和節儉。
要想致富,舍此別無他途。小到個人,大到國家,莫不如此。也就是說,倘若沒有開元初期自上而下的抑奢求儉,就絕對沒有開元中後期和天寶年間的繁榮富庶。
其實,早在姚崇復相之初所提的“十事”中,“施政以仁義爲先”“對百姓除租賦之外不得苛取”“停止建造佛寺道觀”等主張,就都包含了“抑奢求儉”的思想。
開元二年七月,爲了改變自中宗以來“風俗奢靡”的社會現狀,玄宗就從自身入手,率先垂範,開始了一場“抑奢求儉”的改革運動。他下詔宣佈:“凡是宮中多餘的車輛、服飾以及各種金銀珠寶器具,都應交由有關部門銷燬,以供軍國之用;珠寶璧玉、錦繡綢緞,焚於殿前;后妃以下,一律不準穿戴珠玉錦繡。”
三天後,改革對象指向了文武百官:“朝中百官的衣服上、腰帶上以及飲酒器具、馬勒馬鐙上,三品以上官員可鑲嵌璧玉,四品官員可鑲嵌黃金,五品官員可鑲嵌白銀,餘下官員一律禁止;婦人服飾以其夫、其子爲準。舊有的錦繡綢緞,全部染爲黑色。自今以後,全國範圍內一律不準開採珠玉,紡織錦繡,違者杖打一百,工匠杖打八十。”同日,撤銷了西京和東都的織錦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年中宗李顯喜好享樂,就有了安樂公主價值上億的“百鳥羽毛裙”,並引發了一場捕殺珍稀鳥類的生態災難;如今,玄宗李隆基以身作則,力行節儉,朝野上下當然就不敢奢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