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爲盛世奠基(下) (第2/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儉樸持身,清廉爲政方面,宰相盧懷慎最爲世人稱道,也最堪爲百官表率。
史稱其“清謹儉素,不營資產,雖貴爲卿相,所得俸賜,隨散親舊。妻子不免飢寒,所居不蔽風雨”。開元四年十一月,盧懷慎病逝,家中毫無積蓄,窮得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他家唯一的一個老僕人只好把自己賣掉,用所得的錢替主人辦喪事。(《資治通鑑》卷二一一)
堂堂帝國宰相竟然困窘若此,委實令人不可思議。
如果史書記載沒有誇大其辭的話,那麼只能有兩種解釋:一、開元初年的官員俸祿菲薄,加之盧懷慎爲人又慷慨好施,“所得俸賜,隨散親舊”,所以纔會窮到這個地步;二、玄宗爲了樹立清廉政風,故意塑造了這麼一個典型,以此作爲教育官員和百姓的活教材。
但是,無論我們作何理解,盧懷慎生前的清廉和儉樸都是可以想見的。因爲仔細想想,若非他本人確實爲官清廉,只要利用手中職權適當搞一點灰色收入,無論他如何樂善好施,總還會留下一點家底,絕不至於買不起棺材;此外,若非他本人確實是窮,就算玄宗想塑造典型,恐怕也是無從下手,總不能故意扣盧懷慎的工資吧?
總之,即便我們僅僅把盧懷慎當成一個特例,但是僅此一例也足以表明——開元初年的官場風氣和社會風尚,確實要比中宗時代健康和淳樸得多。
除了盧懷慎,作爲首席宰相的姚崇,在個人生活方面似乎也是不講排場,因陋就簡的。史稱他在擔任中書令期間,在京城竟然連一座宅邸都沒有,只好長期寓居在長安大寧坊的一座寺院中。(《資治通鑑》卷二一一)
和盧懷慎窮得買不起棺材一樣,姚崇寓居寺廟之事,同樣也讓人難以理解。難道玄宗真的“節儉”到捨不得賜給宰相一座房子?就算天子不賞賜,難道姚崇自己爲官數十年,三次出任宰相,又有好幾個兒子在朝爲官(並且頗有些灰色收入),這樣還湊不起錢買一座像樣的房子?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稍後我們就將看到,就是因爲姚崇那兩個寶貝兒子,還有他的一個心腹下屬貪贓受賄被揭發,姚崇才被迫引咎辭職的。除此之外,據《舊唐書·姚崇傳》記載,姚崇臨終前曾“分其田園,令諸子侄各守其分”,可見姚崇生前並不缺財產,自然也就不可能買不起房子。所以他寓居寺院一事,基本上可以認定是在作秀,是爲了配合“抑奢求儉”的改革運動而不得不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