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賢臣的典範(下) (第2/5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元超不緊不慢地報出了官職和名字——侍中兼吏部尚書宋璟。
主管官員嚇壞了,這可是首席宰相的堂叔啊,怪不得一副牛皮哄哄的樣子!於是吏部趕緊一邊給他物色肥缺,一邊上報宋璟。
宋璟聞報,馬上給吏部下了一道牒文,說:“宋元超是我的堂叔,長期住在洛陽,我和他很少打交道。他確實是我的長輩,這一點我不想隱瞞,但是我更不想因爲這層關係而以私害公。本來他如果不自曝身份的話,你們還可以公事公辦,現在他既然說了,那就沒別的選擇了,一句話——請解除宋元超的候補官資格。”
宋元超打死也不會想到,宋璟居然會如此六親不認!本來如果走正常程序,他還有被選上的機會,如今倒好,恰恰因爲他是宰相的堂叔,反而雞飛蛋打,連候補官的資格都沒了。
這件事傳開後,宋璟的廉政之名自然是朝野皆知。
宰相身爲“百僚之長”,不僅本身要率先垂範,具備嚴明高潔的操守,而且更需要有知人善任的眼光和智慧,纔有資格和能力領導整個龐大的文官集團。
宋璟在這方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
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冬,他給玄宗呈上了一道任免官吏的奏疏,疏中稱:“括州員外司馬李邕、儀州司馬鄭勉,都有才幹和文采,然性喜異端,好生是非,若加重用,必有後患,但全然不用,又可惜了他們的才幹,故可分別授予渝州、硤州刺史;大理卿元行衝素稱纔行兼備,初用之時,能孚衆望,時間一長卻頗不稱職,請轉任左散騎常侍(沒有實際政務的散官),以執法嚴正的李朝隱代之;陸象先有豐富的行政經驗,爲人寬厚,又能做到是非分明,可授河南尹一職。”
這就叫揚長避短,量才錄用。有這樣一雙火眼金睛替皇帝嚴把人才關,玄宗就既不用擔心官員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也不用擔心有人懷才不遇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稱,“璟爲相,務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此言可謂確論。
唐代有不少隱士,其中固然有“視富貴如浮雲”的真隱士,但也不乏以歸隱山林作爲升官捷徑的投機者。有人就曾經向宋璟推薦過一個叫範知睿的隱士,稱他富有文學才華,並獻上其所著的《良宰論》。宋璟閱畢,在書上寫下了這樣的批語:“觀其《良宰論》,頗多阿諛之辭。隱士理應直言朝政得失,豈能如此諂媚取容?若自以爲文章作得好,可走科舉應試之途,不應私下請託。”可想而知,在如此剛直不阿、明察秋毫的宰相面前,任何人想抱着僥倖心理走一條“終南捷徑”,結果都只能是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