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泰山:走向歷史之巔 (第1/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也怪不得玄宗會大力提拔張說,因爲他這個人確實有才。
張說開元九年年底回朝,第二年就在軍事上推行了兩項重大改革,這兩項改革最終都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第三年上半年,又在文化建設、政治宣傳方面開創了嶄新局面,下半年,又對宰相制度進行了改革;第四年,又“首建封禪之議”,並且積極籌劃,一手操辦,終於在次年成功舉行了泰山封禪。
在有唐一代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上,張說的上述舉措幾乎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在他的首倡和籌劃下,於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舉行的泰山封禪,更是大唐全盛時代來臨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地看一看,作爲一個文武兼濟的全能型宰相,張說是如何從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幫玄宗打造一個巍巍煌煌的太平盛世的……
由於張說在邊疆任職多年,對帝國的邊防事務瞭如指掌,對其中存在的積弊更是洞若觀火,所以他復相之後的第一個重大舉措,就是對冗員充斥的邊防部隊實施了大規模裁員,讓裁撤下來的這些人員全部返鄉務農。
此次裁軍人數說出來令人咋舌——足足有二十多萬!
當時唐朝的邊防軍總數不過六十幾萬,這一裁等於裁掉了三分之一。乍一看,這對於一個邊境線漫長、強敵環伺、邊患頻仍的帝國而言,實在是有點傷筋動骨的危險。自從高宗末年,武曌當政以來,帝國在軍事上就頻頻失利,幾乎同時遭到來自各個方向的軍事威脅。西線有吐蕃王國的強勢崛起,北方有東突厥第二汗國的死灰復燃和急速擴張,東北有奚和契丹的叛亂,在西域又與西突厥反覆爭奪,連年征戰……儘管到了開元時代,大唐帝國與各條戰線上的對手們基本上都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但是強敵環伺、邊患頻仍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因此,當張說向玄宗提出這項裁軍建議的時候,玄宗心裏頓時充滿了疑慮。
二十多萬?
一下子裁這麼多人,是不是有點傷筋動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