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鐵律:劣幣驅逐良幣 (第2/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所發現的鉅額欠稅問題,事實上並不是什麼新聞。歷屆財政大臣都知道這回事,可沒人能把這筆款收上來。因爲欠稅的對象均爲赤貧或破產的農民,所以這筆鉅額欠款早就成了呆賬壞賬(徒存其數)。此事財政部門盡人皆知,可裴延齡卻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大肆鼓吹,把它當做上任後的一大政績。這件事除了忽悠一下外行人德宗李適之外,只能讓內行人視爲笑柄。
再來就是三百萬緡的交易稅。這筆錢其實左手收進來右手就花出去了(給用旋盡),到裴延齡彙報政績時,這筆錢估計已經一文不剩,可他卻還煞有介事地設立什麼“季庫”,好像國庫裏頭的錢多得管理不過來似的。
最後就是管理貢物的所謂“月庫”。這也純屬脫褲子放屁的無聊之舉。因爲絹帛貢品本來就是左藏庫中的經常項目(皆左藏正物),何必多此一舉,另立管理部門呢?
很明顯,裴延齡之所以要脫褲子放屁,目的就是“虛張名數以惑上(德宗)”。這就像一個頭發快掉光了的人去拍相親照,爲了掩飾謝頂的尷尬,只好先把僅有的頭髮梳到左邊拍張左側照,再把頭髮全部梳到右邊拍張右側照,這樣不管左看右看就都很帥了,其實他的秀髮梳來梳去也就那麼幾根。
裴延齡就是拿着這樣的“相親照”博得了德宗的青睞和寵幸。“上信之,以爲能富國而寵之,於實無所增也。”(《資治通鑑》卷二三四)
裴延齡爲了報答德宗的知遇之恩,除了盡力“充實”國庫之外,當然也要盡力充實德宗的小金庫。
可裴延齡實際上是太常博士出身,寫幾篇歌功頌德的文章還算湊合,要說擴大稅源、增收財政,他壓根就一竅不通,怎麼才能讓德宗的腰包鼓起來呢?
很簡單,把國庫的錢挪到天子的腰包裏就行了。
怎麼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