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半個世紀的政治風暴 (第2/9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歷任大唐天子在平藩事務上的得失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身邊的宰相,或者說取決於他們起用了什麼人當宰相。比如德宗年間之所以爆發“建中之亂”,奸相盧杞在其中就起了很大作用;而憲宗皇帝之所以能收穫元和中興的果實,除了他自身的決心和能力之外,應該說當時的幾位宰相都是功不可沒的。諸如李絳、裴度、武元衡等,都是滿腹韜略、深謀遠慮的人物。
對此,終日手不釋卷、熟悉本朝歷史的文宗李昂當然不會不知道。
可眼下,文宗卻發現自己身邊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宰相。
韋處厚去世後,翰林學士路隋入相,可上位後碌碌無爲,不像是能力挽狂瀾的角色。如今,朝堂上碩果僅存的,就只有那個從德宗時代起便已入仕的六朝元老裴度了。
但是,此時的裴度已經六十七歲,年近古稀,縱然他內心仍保有壯士暮年、雄心未已的報國熱情,可畢竟年紀不饒人。這幾年來,裴度的身體已是每況愈下,腦力和精力都已嚴重衰退、今非昔比了。在此情況下,文宗和裴度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意識到,此時的朝廷必須趕緊起用幾個年富力強的宰相,否則就算不耽誤政事,也會讓藩鎮恥笑中央無人。
太和三年八月,裴度向文宗推薦了一個人。
此人時任浙西觀察使。文宗仔細瞭解了他的背景和資歷後,也覺得挺滿意,隨即召他回朝就任兵部侍郎,準備擇日拜相。
此時的文宗和裴度當然不會料到,本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政治風暴,就將由這個人引發,並最終席捲整個帝國政壇。
他,就是“牛李黨爭”的主角之一——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出身於名門望族趙郡李氏。他的父親,就是憲宗朝的宰相李吉甫。也許是由於出身顯赫,所以李德裕從小就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非常看不起那些熱衷於科舉的士子,甚至對科舉取士的制度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