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半個世紀的政治風暴 (第1/9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心腹宰相韋處厚遽然離世,李昂心裏就有了一種空蕩蕩的感覺。平藩之戰功敗垂成後,他的無助之感愈發強烈。太和三年秋天,抑鬱寡歡的李昂除了上朝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把自己關在御書房裏,與一冊冊經書史籍爲伴。
一個人默默讀書,既是李昂從小養成的習慣,更是他自我療傷的不二法門。
李昂從來不喜歡聲色犬馬。尤其是情緒不佳的時候,更是對種種歌舞伎樂、射獵宴遊等娛樂活動敬而遠之。
不僅如此,對於任何虛浮奢華之物,李昂似乎都有一種天生的反感和厭惡。
有一次,駙馬韋處仁入宮來見他,頭上戴着當時很流行也很昂貴的一種頭巾,叫“夾羅巾”。文宗一看,馬上面露不悅,說:“朕當初把公主許配給你,是因爲看上你家門風清素。像這種頭巾,就讓那些貪慕虛榮的貴戚去戴好了,你最好別戴。”
事實表明,文宗李昂的確是個難得一見的清謹自律的皇帝。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即位之初所表現出的種種去奢從儉的作風,顯然不宜被視爲政治上的作秀,而應該是居於他與生俱來的性格。遠的暫且不說,僅與他的父兄,一輩子縱情聲色的穆、敬二宗比起來,文宗李昂的淡泊寡慾就是難能可貴的。
然而,要當一個好皇帝,僅憑“儉樸自律”四個字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想在憂患深重的中晚唐做一個振衰起敝的皇帝,就更需要各種素質和能力的配合。至少,堅定的意志和果決的行動力,絕對是一個身處逆境的皇帝不可或缺的。
遺憾的是,文宗李昂在這方面明顯偏弱。
一個文弱的皇帝,要想在內憂外患的亂世之中有所作爲,他能依靠什麼?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依靠強勢宰相的鼎力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