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忽必烈以武力掌握了實權,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證了蒙古的繁榮和平。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忽必烈的治理下,逐漸興盛。
一二六〇年,在忽必烈頒發給高麗國王王供的詔書上,鮮明地表達了忽必烈的意圖。
“我太袓皇帝肇開大業,聖聖相承,代有鴻勳,芟夷羣雄,奄有四海,未嘗專嗜殺也。凡屬國列侯,分茅錫土,傳祚子孫者,不啻萬里,孰非向之勍敵哉。觀乎此,則祖宗之法不待言而章章矣。今也,普天之下未臣服者,惟爾國與宋耳。宋所恃者長江,而長江失險;所藉者川、廣,而川、廣不支。邊戌自徹其藩籬,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爾初以世子奉幣納款,束身歸朝,含哀請命,良可矜憫,故遣歸國,完復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室家,弘好生之大德,捐宿構之細故也。用是已嘗戒敕邊將,斂兵待命,東方既定,則將回戈於錢塘。迨餘半載,乃知爾國內亂渝盟,邊將復請成嚴,此何故也?以謂果內亂耶,權臣何不自立,而立世孫?以謂傳聞之誤耶,世子何不之國而盤桓於境上也?豈以世子之歸愆期,而左右自相猜疑,私憂過計而然耶?重念島嶼殘民,久罹塗炭,窮兵極討,殆非本心。且御失其道,則天下狙詐鹹作敵;推赤心置人腹中,則反側之輩自安矣。悠悠之言,又何足校。申命邊閫,斷自予衷,無以逋逃間執政,無以飛語亂定盟。惟事推誠,一切勿問。宜施曠蕩之恩,一新遐邇之化。自尚書金仁雋以次,中外枝黨、官吏、軍民,聖旨到日已前,或有首謀內亂,旅拒王師,已降附而還叛,因仇讎而揎殺,無所歸而背主亡命,不得已而隨衆脅從,應據國人但曾犯法,罪無輕重鹹赦除之。世子其趣裝命駕,歸國知政,解仇釋憾,佈德施恩。緬惟拖痍之民,正在撫綏之日,出彼滄溟,宅於平壤。賣刀劍而買牛犢,舍干戈而操耒耜,凡可援濟,毋憚勤勞。苟富庶之有徵,冀禮義之可復,舜正疆界,以定民心,我師不得逾限矣。大號一出,朕不食言。復有敢踵亂犯上者,非幹爾主,乃亂我典刑,國有常憲,人得誅之。於戲!世子其王矣,往欽哉,恭承丕訓,永爲東藩,以揚我休命。”
打敗了阿里不哥、掌握了蒙古帝國霸權的忽必烈,爲了建立大帝國,鎖定了最後的敵人南宋。只要南宋還在,忽必烈的巨大野心就無法實現。
但是,南宋和成吉思汗建國以來面對的任何敵人都不同,這些不同並不僅僅是兵力、兵器、文化、歷史、語言和風俗等。
之前成吉思汗的遠征,後來拔都和旭烈兀的西征,都是向西。但是南宋不同,南宋位於南方,地勢、氣候和環境等都與蒙古完全不同。
首先,蒙古人習慣的牧草地沒有了。沒有草地,牧羊牧馬成爲不可能,像之前的遠征那樣在行軍的途中補給糧食也就不可能。
南方多水。長江及其支流,還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構成了一個河流的網絡,還有無數的湖泊鑲嵌在南宋的國土上。另外,南宋東邊就是大海,都城臨安爲首的各主要城市都在沿海。
關於如何攻打南宋,成吉思汗徵求了謀士們的意見。劉整道:“此前蒙古將士都是陸地作戰,與南宋將是水戰。南宋以江海爲據,擁有天下最強的水軍,即便攻克他們的城池,他們也會躲到水上繼續抗戰。那不是逃到水上,而是因爲他們更適應水上的生活,將水面作爲戰鬥和生活的場所。因此,要想征服南宋,就要建設一支可以與南宋的水軍相匹敵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