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忽必烈就這樣將對日本的交涉全權交給了高麗。
第二年,高麗使者潘阜帶着忽必烈的國書和元宗的書信渡海。十一月到達對馬,一二六八年一月,到達太宰府,將忽必烈的國書和元宗的書信呈遞給鎮西奉行少二覺惠資能。
資能看後大驚,忙轉交鎌倉幕府。此時鎌倉的執政是元老北條政村。北條氏的嫡系時宗還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位至聯署(執政的輔佐職位)。北條時宗三月五日才就任幕府的第八代執政。在他的父親——前代執政去世的時候,由於時宗年幼,當時的聯署政村便繼任執政,準備等時宗長大成人,再將權力還給他。
蒙古的國書內容大致如下: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佶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潘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佈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亂聖人以四海爲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
總之,這封國書的意思是說:忽必烈依照天意,就任天賜的大國皇帝。即位之初,看到高麗的百姓受苦受難,於是派兵前去拯救,現在高麗已成爲帝國的東藩,與帝國相交甚好。而日本與高麗相鄰,也常與中原通好,爲什麼不派使節來見朕?如果日本拒絕通好,將會違背聖人所說的四海一家的道理,忽必烈將不得已派兵以武力征服。
總之,表面上看是要求通好和睦,實際上卻是戰爭宣言。
鎌倉幕府的人讀完忽必烈的國書之後,喫驚的同時也非常憤怒。
日本自源平之爭以來,名義上的政權在京都(朝廷),而實際上的實權卻掌握在鎌倉幕府的手中。但是,在此之前,戰爭都是內亂,從來沒有受到過來自外國的侮辱和挑釁。
而且,日本在律令體制下,以唐爲鄰國,自推古朝派遣遣隋使以來,―向與中國採取對等的外交。而至於朝鮮半島,自神功皇后以來,一直將其視爲自己的朝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