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春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信息很明確,作爲路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哦這裏是跆拳道館”,多少預算可以進去問問。
時延想到相對的,自家的武館標識並不顯眼,只在門口有一個[武道千秋]的牌匾,但是路人如果經過,並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家武館。
首先信息傳達不明確,這是第一點。
同時跟鋼琴舞蹈等常見的課外興趣班一樣,跆拳道感覺也是類似性質很平常可以報班的,也不會覺得看到跆拳道和鋼琴班在一片區域,有什麼不對,很尋常。
而武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不算很“平常化”的課程類別。似乎第一反應就是,以後不做武替、武打演員,就沒有必要去費勁學習武術。但是跆拳道就可以作爲興趣學着玩,沒有什麼很高的門檻和追求。
然而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差別。跆拳道可以作爲興趣學,武術爲什麼不可以?並不是說學習武術,以後就一定要做跟武術有關的職業,達成什麼很高的成就,這就跟學習鋼琴畫畫舞蹈等培養興趣一樣,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謂的門檻,真的存在嗎?
時延開始想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認知差別。從深北市的情況來看,似乎答案也很明確。跆拳道館數量多,分部範圍廣,光深北市就有十多家,而武館數量極少,算上時延家的,只有兩家。
之所以在國際上功夫的知名度高,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精彩的功夫電影非常多。世界需要途徑來了解並推崇武術文化,事實上也成功了。而國內沒有太多人學習武術,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有門檻高、學出成就艱難,不專業定向就沒有學習必要的印象,再一個是缺乏宣傳,從數十年前武術界百家齊放到現在產生了斷層——大多數人認爲,武術不是現代平常人需要學習的東西。
真的是這樣嗎?那爲什麼學跆拳道就是現代可以尋常學習作爲興趣的東西,武術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