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Oh!……Happy to see you!(噢,我很高興見到你!)”他的話明顯地帶有對來客等待巳久的高興語氣,他就是約翰·W·鮑威爾本人。
作爲簡單的禮品,我們向他贈送了《惡魔的飽食》一書和幾張照片。鮑威爾眼晴閃着光芒,很高興,就像機關槍一樣,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鮑威爾於1919年生於中國,父母都是美國人。父親是位有名的記者,在上海發行了名爲《中國評論》的雜誌。由於受父親的影響,鮑威爾也成了該雜誌社的記者,進行報道,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鮑威爾對細菌戰表示強烈的關注是在1940年。這一年的五六月間,日軍在中國中部城市寧波進行細菌戰,731部隊出動兵力,從空中撒下了大量的鼠疫跳蚤,使這一帶地區流行了鼠疫。無論城市或農村,有很多人都因染上鼠疫而死亡。
鮑威爾說:“湊巧那時我在寧波……日軍在當地進行細菌戰的結果,使許多中國農民像蟲蟻一樣,被殺死了……我無比憤怒,對日軍產生了反感。”那時,鮑威爾才21歲。
鮑威爾對法西斯主義懷着強烈的仇恨。由於日軍侵略上海,發生了父親被日軍逮捕入獄的事件。
日軍侵佔上海以後,鮑威爾的父親譴責日本“不宣而戰,單方面以武力入侵”,因此,以“侮辱日本天皇”爲由而被投入上海監獄。結果,在獄中因營養失調而造成截斷雙腳的悲慘結局。
後來,他們全家都回到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鮑威爾這個“中國通”得到賞識,入伍從事對敵宣傳工作。他的父親於1947年逝世。
在搜捕赤色分子的旋風中“犧牲”的山羊
戰後,鮑威爾很快又來到中國。他想再把雜誌辦起來,但失敗了。於是作爲一個記者,開始實地觀察起中國革命的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