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超早就打算在張家溝建所私熟,給村裏孩童啓蒙。作爲私塾的校舍都已經建的差不多了,過完年就能招生入學。
在隋朝一統南北之後,已經很重視學校的建設,在隋時,從中央到地方,都設有官學。中央有國子寺,下設五學。另外大理寺中,也有律博士和學生,專門教授律法,太常寺下的太醫署,則有醫學博士、按摩博士、藥園師等,教授專門的學生。
祕書省下的太史曹,也設有天文、曆法、漏刻博士等,教授專門學生。
而在地方上,州縣也都有設立州學縣學,尤其是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學校更多,講誦不絕。
隋時也湧出不少有名的大儒,開廬講學,甚至學生多達數千人聽講的。例如死後被學生們私諡爲文中子的王通,棄官歸鄉,以著書講學爲業,鑽研孔子六經,做續六經,門下弟子後來遍及武德、貞觀朝堂。
如河南董恆、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東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京兆杜淹等,甚至據說房玄齡和魏徵、李靖等也曾經在王通草廬聽過講。
而許多士族名門,更是有着自己的宗學。他們的家學淵源流長,收藏許多經典,名儒輩出。
楊廣繼位之後,更是大力發展教育。只是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多久,隋末戰亂起。
世路末夷,學校盡廢。
到了眼下唐初,除了中央的國子學恢復外,許多地方上的州縣學並未恢復,民間多是靠家學私學教書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