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寧民縣有所縣學,但學校條件很簡陋,能收的學生很少。一些地方豪強地主,都是湊錢建私塾。
張超的私塾還在剛建時,就引得許多鄉民們圍觀了。
讀書,那還是極少人才有的機會,就連一般的小地主都難有門路,更別說普通的鄉民農人了。誰都知道,讀了書,就不再是睜眼瞎,讀了書,就有機會改變身份。到了後世八九十年代,許多鄉村,出一個大學生,都是極了不得的事情,得辦酒席,甚至全村的人給湊學費送上學的,全村人都感到光榮。
可想讀書,卻又是何其難也。
在私學家學盛行,官學不昌的這個時代,想到那些大族建立的私熟家學裏去附學讀書,起碼得是沾親帶故纔行,要不然你就得很有錢,否則根本沒這機會。
況且,供個孩子讀書的成本可是非常高的,甚至不比讓孩子學武便宜。隨便一本書,可能就得幾千錢了,買沓紙,都是幾百錢,文房四寶一套,更不便宜。
家裏沒個百把畝田,是供不起一個孩子讀書的開銷的。何況,上學還得給老師束脩。
總之,如張超這樣的一地土豪地主,如果想讓自己的兒子去讀個書,倒是沒什麼問題,供養的起,也有門路能進入學校。但如張家溝的村民們,就難了。
崔鶯鶯提出要用入學資格,來換取那些跟張家簽定了租佃契約的佃民們終結契約,把地交還給張家,張超都爲她的這想法驚訝。
但很明顯,這個想法真的很厲害,他相信,只要一公佈,那些佃戶絕對願意放棄佃種張家的地,而來換取這樣一個讓子弟讀書開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