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第2/2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一串串名字絕非英雄豪傑: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具有“戀母情結”的情癡皇帝宋孝武帝劉駿;被史家評爲:“罪孽,紂王不及萬分之一;荒淫,昌邑王不及毫釐”的前廢帝劉子業;捨棄皇帝尊嚴不顧,終日遊玩街巷,以私生子爲榮,自稱李統李將軍的後廢帝劉昱;擁有三十面首仍不滿足的“山陰公主”。
他們荒淫墮落的背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拓跋燾完成北中國的統一,依舊無法解讀拓跋鮮卑未來的命運。信仰危機,宗教衝突,逼迫北魏國各守理念的精英們拔劍對峙。漢人豪強與鮮卑貴族的矛盾愈演愈烈,門閥士族策劃“太武滅佛”,鮮卑貴族報以“國史之獄”。雙方兩敗俱傷,拓跋三王被殺,十餘名鮮卑貴族人頭落地;權臣崔浩以及北方四大高門亦被滅族。一代雄主拓跋燾不明不白地死去,還搭上了他的太子。
又一個征服者死掉了。魔咒,永遠的魔咒,似乎沒有人能夠解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沒有人辦不成的事情,何懼血色魔咒。
“千古一後”馮太后上歷史舞臺,施展個人魅力、鐵血意志和非凡的政治手腕成功調和了兩大利益集團的矛盾,使得北魏帝國保持安寧和穩定,推行漢化。北魏帝國從野蠻走向文明,由武功轉向文治。她就是北魏馮太后。
馮太后的多情擅權與兒皇帝恩怨交織,一時疑雲密佈,宮闈驚魂,滅門慘案,流血塗地,最終導致中國歷史上誕生了最年輕的一任太上皇帝——十八歲的獻文帝拓跋弘。馮太后仍然沒有就此收手,六年後,太上皇帝暴崩於北苑崇光宮的一處叫做“鹿野浮圖”的佛寺中,馮太后再度聽政。
如何推動經濟發展,使國家走向富強?北魏國上上下下圍繞“土地改革”爭論不休。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在一片爭議聲中出爐。承繼北魏興起的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和大唐亦堅定不移地繼續這一基本國策。
馮太后的情人們先後掌權,班祿制、三長制相繼推出,轟轟烈烈的社會大變革在北中國展開。北魏帝國依靠拓跋鮮卑人的武力復興了八王之亂以來,漢人幾乎無法恢復的傳統政治經濟秩序,帝國達到輝煌頂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