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書生皇帝劉義隆 (第3/12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義隆將慷慨激昂的詩句化成千軍萬馬,他與蒙古高原的柔然汗國紇升蓋可汗、匈奴夏國皇帝赫連定結成同盟,操練兵馬,打造戰艦,頻繁調動軍隊,密切注視着北魏帝國的一舉一動。
貳 聯兵抗魏
三國結盟,對北魏帝國形成包圍之勢。爲粉碎三國同盟,拓跋燾把打擊目標鎖定柔然汗國,意圖對其進行致命一擊,使柔然喪失反抗能力。
魏國羣臣不贊同拓跋燾的軍事計劃,柔然遠在漠北,主要軍事力量爲騎兵,機動性強。一旦魏軍深入沙漠,匈奴夏國軍隊遭受重創可以不計,南方宋軍入侵怎麼辦?
只有崔浩明白拓跋燾的用心,私下裏對羣臣道:“不先破蠕蠕沒有辦法對付南寇。南人見我攻克統萬,心懷恐懼,故揚言北伐,其實只想守衛淮北。我破蠕蠕,往返之間,南寇必不敢動。況且南北殊俗,南方河道交錯,北方一片平原。即使國家把河南之地讓出,他們也守不住。以劉裕之雄傑尚且守不住關中,何況劉義隆君臣。蠕蠕恃其邊遠,必無防備,我們掩其不備,可一舉而滅,就怕諸將猶豫不決失掉戰機。滅掉蠕蠕,南人何懼!”
正當羣臣爭論不休之際,出使江南的外交官回到平城,帶來宋朝皇帝劉義隆的口信:“速速歸我河南之地,不然,將武力取之!”拓跋燾嘿嘿一笑:“龜鱉小子,自救不暇,能有什麼作爲!就算他真的敢來,若不先滅蠕蠕,勢必腹背受敵!”
拓跋燾笑話人一流,稱柔然人蠕蠕,宋朝人龜鱉。古時大江寬闊,南方人用兵大多坐船,由海路或水路進兵,故而拓跋燾稱他們是一羣住在水裏的龜鱉。公元429年(劉宋元嘉六年)四月,魏軍兵分兩路,長孫翰領軍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燾領軍自東道向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目標直指柔然可汗庭(今蒙古國哈爾和林西北)。
魏軍渡過漠南輕騎奔襲,狂飆突進,到達粟水(今蒙古國翁金河),柔然部落毫無防備,滿山遍野的人畜四散奔走,柔然紇升蓋可汗焚燬穹廬篷帳向西逃竄。拓跋燾率魏軍沿粟水西行追擊,抵達離平城三千七百餘里的菟園水(今蒙古國杭愛山圖音河)。
鮮卑騎兵在東至瀚海(今蒙古高原東北境),西至張掖水(今甘肅弱水),北越燕然山(今杭愛山),東西五千裏,南北三千里的廣闊土地上縱橫馳騁,分兵搜討柔然殘餘部落,被柔然奴役的高車諸部與魏軍一併劫掠柔然人。柔然汗國三十多萬帳落先後投降,魏軍得到一百多萬匹戰馬,繳獲的牲畜、車輛、帳篷遍佈山谷水畔,北魏國內的馬牛羊及氈皮價格大跌。
拓跋燾沿弱水繼續向西前進,抵達涿邪山(今阿爾泰山東段),北魏諸將害怕繼續深入會中埋伏,要求班師,魏軍凱旋迴到平城。後來聽說紇升蓋可汗藏在距涿邪山一百八十里處的南山,魏軍退走,僥倖逃得性命。涼州匈奴商人告訴鮮卑人說:“如果你們再向西進軍兩天,柔然汗國就徹底完蛋了!”拓跋燾想起崔浩的話,後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