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荒淫第一主 (第2/9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子業劣習不改,劉駿曾想廢掉他。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劉駿沒有康熙皇帝的見識和膽量,侍中袁一句話便擋了回去,“太子好學,有日新之美”。爲着這句話,多少人身首異處,說這話的人同樣未能倖免。
劉駿死時留下遺詔,江夏王劉義恭、尚書令柳元景、始興公沈慶之、尚書僕射顏師伯、領軍將軍王玄謨輔政。朝政交由劉義恭、柳元景和顏師伯;軍事交給沈慶之;外事交給王玄謨。劉駿並非一個昏庸皇帝,從輔政人選可以看出,除顏師伯外,其他人才均是皇朝佼佼者。
狂忌多疑的劉駿去世,讓所有人放鬆神經,彈冠相慶。大臣們不必隨着劉駿的喜怒哀樂調整自己的情緒、極不情願地表演,更不敢私相往來。人們從極度壓抑中走出來,摘去假面具。皇叔劉義恭等人在劉駿死後,相互慶賀說:“從今天開始可以免於橫禍而死了。”
然而,真面目會暴露出人性種種弱點。
人在戰場能夠時刻繃緊神經,全神貫注。若稍有不慎便人頭落地,再也接不上去。沒有硝煙的戰爭往往讓人產生鬆懈,像官場、商場。懈怠的結果意味着災難降臨。孝武帝的寵臣們一個接一個犯下相同錯誤,只有蔡興宗保持着清醒頭腦。葬禮結束後,他對人說:“從前,魯昭公即位時毫無悲傷之色,叔孫穆子猜到他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如今,家國之禍莫非要應在陛下身上嗎?”
蔡興宗爲何發出如此感慨呢?原因是劉子業在父皇葬禮上絲毫沒有表現出悲傷的神情。古代以孝治天下,敬父母才能敬國家。一個對父親的死亡不感到悲傷的人怎麼會去和睦親人,和睦子民呢?
人生一齣戲,領袖是國家這幕大戲的最大主角。看看世界各國的大選,競選者們賣力表演,競選時許下的諾言,又有多少兌現了呢?現在有學者懷疑“珍珠港”事件是一場苦肉大戲,世事誰又能說得清楚。
作爲最高統治者,你裝也要裝出來,你是道德的表率,是人民的表率。裝雖然虛僞,但說明你在剋制。偏偏劉子業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坦坦蕩蕩,毫不做作的人,從不掩飾仇恨與喜好。他就是恨父親,恨殷淑妃,要把他們的屍體從墳墓裏挖出來。
劉子業做事不受外界干擾,我行我素。他沒有擺正位置,以爲皇帝可以爲所欲爲,孰不知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領袖可以置人民意志於不顧。即使像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那樣的惡魔,如果沒有國民支持也難以發動戰爭。爲了獲取人民的支持,他們狂熱地宣揚民族主義,希特勒甚至不惜毀掉整個猶太民族來增加日耳曼民族的凝聚力。
皇帝的利益和社會財富擁有者的利益一致,只是代言人而已。如果皇帝威脅到統治階層的生命和利益,哪怕你是上帝神仙,他們中的優秀人物照樣羣起攻之。劉子業不懂這個道理,依着性子把左右臂膀盡情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