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成復法 (第2/10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經過歷代北魏人的努力,蠻族洪流退落,魏都平城變成佛教聖地。雲岡石窟有一處門楣聯寫道:山色隨雲秀,佛燈共日長。
但願大同雲岡石窟永遠見證民族團結,非一國之大同,而是天下之大同,世界之大同,實現儒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社會理想。正基於如此的想法,北魏政府相當看重對西域的經營。
古代西域即今新疆,指玉門以西,蔥嶺以東之地。西域諸多小王國在經濟上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聯繫中國與印度、伊朗、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偉大商路——絲綢之路就穿過這些綠洲。匈奴和兩漢爲控制西域諸國相互爭奪,主要是爲了謀利。漢爲了商道,匈奴爲了財貨。拓跋濬則是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
佛教自印度傳來,西域是必經之地,絲綢之路帶來了印度文化、宗教和藝術。大批佈教的印度佛教徒從這條路來到中國。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可以擴大佛學影響。
北魏帝國平定涼州,在敦煌設立軍鎮,實際控制西域大部地區。絲綢古道的威脅來自北方的柔然和南方的吐谷渾。
吐谷渾經過吐谷渾、吐延、樹洛幹、阿柴等數代可汗的努力,佔據了青海、甘南、四川西部數千裏土地。吐谷渾王拾寅繼位之後,繼續前任政策,在北魏與劉宋之間尋找平衡,宋封拾寅爲河南王,魏封西平王。
吐谷渾的搖擺政策令拓跋濬不安,拓跋濬決定教訓一下吐谷渾。魏軍集中涼州諸道軍和統萬、高平軍鎮的兵力分兩路發起進攻。魏軍到達青海西寧,拾寅可汗棄白蘭逃往崑崙山。魏騎渡河追擊,掠獲牲畜三十多萬頭,終因瘟疫流行而退軍。此後,魏國皇帝持續對吐谷渾用兵。
柔然是北魏帝國的心頭大患,不僅僅牽扯到西域,而且關係帝國生死。北魏必須確保漠南大草原的安全,這裏是北魏畜牧業和軍事基地。畜牧業是鮮卑貴族的重要收入,漠南諸部落爲帝國提供兵源和軍馬。此外,對柔然和高車等草原諸部的劫掠仍然是取得財富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自道武帝開始,柔然始終是北魏帝國軍事打擊的重點,拓跋濬也不例外。
公元458年十月,拓跋濬從涼州調回漁陽王尉眷,徵調十萬騎兵,十五萬戰車,親自率軍出擊柔然。大軍到達陰山,忽逢暴風雪,北風凜冽,天地混沌,雪霧迷漫,大雪掩埋了魏軍營帳。拓跋濬準備還師,尉眷不同意:“我們動用大軍,聲勢已經造了出去,離開都城不遠突然班師,蠕蠕一定懷疑國內發生動亂,必來騷擾。將士雖寒,不可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