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圍皆是刷刷的揮毫聲,數萬人同時用毛筆寫字,也是一件很壯觀的事情,一排排考試用的房間,就好像是整齊劃一的公共廁所,所有人都憋紅了臉,瞪大了眼睛,努力的往出倒東西,妄想將肚子裏的存活都放出來。
巡考的學官們揹着手,在兩三名兵丁的護衛下踱着方步,一面無聊的打量着四周,一面回憶着往昔崢嶸歲月。偶爾看見木板後的學子一臉木然,就在心中半是不滿半是驕傲的想:想當年……
要說朝廷各色官員中,平均“學歷”最高的,除了館閣學士們,當數禮部,正因爲如此,儘管禮部在六部三司等機構中權柄不重,其官員的升遷卻是一點都不慢。由於正常的中央官員必須通過科舉來選擇,大夏朝的金字塔形狀是相當崎嶇的,但若是能夠站在高峰之上,也是非常舒爽的一件事。
太宗皇帝曾經規定:“禮部奏名,當以400爲限”,換言之,每三年,中央官員就要從這400人中補充,並且其後200名的同進士出身,若無關係,幾乎鐵定是要外放諸州的,如此算來,以一名官員平均30年的官場壽命,他的競爭者不過2000人而已,而中央政府的位置又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不僅有空位留給皇室宗親,更免不了有渾水摸魚之輩。但不管怎麼說,非正途的官員要佔個肥缺養兩年膘容易,想霸着位置不走甚至升遷卻很難。
在大夏的吏治尚未崩壞的前提下,整個國家仍然牢牢的把持在,通過科舉產生的文官集團手中。
就連星術士們,也只能虐待其中的某個文官,而無法斷然與整個文官集團對抗——儘管他們沒有必要這麼做,但即使有,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暴力只能破壞而不能建設,社會秩序,社會生產終究是需要文官集團來進行管理的,這一點,中國歷史上有兩股勢力作了正反命題,成吉思汗被證明了,皇太極則證明了它。
每年的科舉考試,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招新,他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然後用老社員考察新社員,併爲新社員安排各種各樣的位置——使用國家資源——對於官員究竟應該具有何種素質,他們並不很關心,但對於什麼樣的新社員才能保證老社員的利益,從而將之發展開來,文官們深有研究。
鄉試,就是篩選的第一步。
程晉州將卷子自左向右展開,輕輕的用鎮紙壓住,先用手去摩挲紙張,然後纔去看題目。
紙是上好的黃麻紙,這在普通的紙中算是最好的一種了,除了京城周邊,想必只有海商們聚集的泉州等地,方纔有此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