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4年11月·湘西、皖南與豫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1Q60I09.jpg" />
三十八歲的賀龍站在湖南西部一個長滿香樟和苦竹的山頂上,目光越過山下的一大片平壩,在對面同樣蔥鬱的山嶺間遊移,他想看見哪怕是瞬間閃現出來的那個熟悉的身影。
個子不太高但顯得十分結實的賀龍,與個子同樣不高但顯得有些瘦小的蕭克之間的不尋常的友情,在中國革命史中堪稱佳話。這不僅僅是因爲他們娶了一對親姐妹爲各自的妻子,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具有同樣政治信仰的共產黨人志同道合。
山下的那一大片平壩被當地人稱爲十萬坪谷地,這個南北長約十五公里、東西寬約四公里的平展的壩子,面積之大在湖南西部連綿的羣山中十分罕見。
一場爲擺脫圍困而進行的伏擊戰就要在十萬坪谷地中打響了。
這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在離這裏大約四百多公里的湖南與廣西的交界處,中央紅軍龐大的隊伍正在連綿陰雨中向着兇險莫測的湘江上游移動。而此刻賀龍的眼前卻是陽光燦爛,寧靜的平壩在暖洋洋的冬日陽光的照耀下浮動着一層金黃色的塵霧。
賀龍的部隊是一九三四年分散在中國的數支紅軍武裝中的一支,在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序列中被稱爲第二軍團。
湘西是賀龍的家鄉。
原名賀文常的賀龍一八九六年出生在桑植縣一個叫洪家關的村莊裏。他的祖父是清末的一名武舉人,其父雖然以農爲業,但仍繼承了家傳的武藝。這個家族的從武傳統對賀龍一生不改的強悍性格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少年賀龍爲了謀生,曾經在這一帶的崇山峻嶺中趕過馬幫,因此他對這裏的每座山每條水都瞭如指掌。十八歲時,賀龍成爲由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中的一員。這個以推翻袁世凱爲政治目的的政黨下達給賀龍的指令是拉起一支隊伍並組織武裝暴動,但是由於消息走漏暴動沒有成功。一九一六年,二十歲的賀龍給雲南護國軍首領蔡鍔寫過一封信,他請蔡鍔派軍隊進入湖南幫助他再次舉行暴動,但是他的邀請被蔡鍔拒絕了,於是賀龍決定自己幹。那是初春的一個晚上,賀龍帶領二十多個青年襲擊了鹽局稅務所和團防分局。襲擊時他們手中只有一支老式火槍、三把馬刀和三把菜刀,而襲擊的收穫卻是繳獲了槍支和財物。在把財物分給了當地的貧苦農民後,這個二十歲的山村青年成爲湘西護國軍左翼第一梯團二營營長。在混亂的年代裏,無論各路軍閥如何利誘,這個青年從未改變過他對孫中山的忠誠。到了一九二六年孫中山領導北伐戰爭的時候,賀龍成爲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兼湘西鎮守使。一年以後戰爭結束,他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同年,在共產黨人策動的南昌起義中,賀龍的部隊成爲起義軍主力——就在國民黨開始殘酷屠殺共產黨人的時候,賀龍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自此確立了至死未曾改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