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5年9月·陝南與甘南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1Q6103K.jpg" />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凌晨,在陝西南部戶縣一個叫南鄉的村莊裏,鄂豫陝省委代理書記、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正在一盞油燈下給中共中央寫報告。
油燈火苗跳躍,吳煥先心情激動。報告詳盡彙報了鄂豫陝省委和紅二十五軍一年來的政治與軍事行動,總結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對沒有經過中央批准就決定西進陝南作出瞭解釋。在這份名爲《紅二十五軍的行動、個別策略及省委工作情況向中央的報告》的最後,吳煥先寫道:“自離開老蘇區後到現在沒有上級的指示,也沒有當地黨的幫助,不知我們的行動是否錯誤”。而目前“羣衆工作、黨的組織十分的薄弱”,紅軍的力量也沒能擴大到足以“有力地迅速地消滅整批敵人”。因此,是否“可以同二十六軍、二十八軍會合起來,集中一個大的力量,有力地消滅敵人,配合紅軍主力在西北的行動,迅速創造西北新的偉大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請求中央給予指示。同時,鑑於紅二十五軍“軍事幹部異常缺乏”,希望中央派來得力的“團長、師長、參謀長、政委”,派來得力的省委書記、縣委書記、區委書記、無線電電報員——“我們現監用一個所俘的電生[監視用一個俘虜的電報員],只用呼叫中央臺名兩次,未見回答,未能發報,不知爲何。請確定以後永久保持來往方法。”
“六月十三,紅軍出山。”
一九三五年,陝西長安縣一帶開始流傳這樣一句民謠。
民謠指的是紅二十五軍於七月中旬西出秦嶺逼近了陝西省府西安。
在終南山外一個叫引駕回的地方,紅軍官兵捉住了當地的一個國民黨區長。副軍長徐海東和政委吳煥先都覺得在軍事上有文章可做,就讓這個區長給西安打電話,想把敵人調出來一股,然後打個伏擊戰。吳煥先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讓那個區長照着在電話裏說一遍,大致的意思是:共匪有出山的模樣,請趕快派兵來增援。電話的那一頭說:“毛炳文軍長已經順着西蘭公路往西去了,于學忠的部隊也從鳳翔往西調呢。現在無兵可派。”徐海東在這個區長的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張《大公報》,隨手拿起來一看,映入眼簾的一條消息令他十分興奮。消息說,紅軍的兩支主力部隊已經在毛兒蓋附近會合,其前鋒正在通過鬆潘。
吳煥先和徐海東拿着報紙跑到了躺在擔架上的軍長程子華那裏,程子華看完報紙後想了想說:“很有可能。”
紅二十五軍領導決定部隊立即出發。一口氣向西走了三十公里才停下來,停下來的地方叫灃峪口。這時,原中共鄂豫皖省委祕密交通員石建民從上海經過西安回到了軍部,他帶來了中共中央數月前發出的幾份文件,並證實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後繼續向北行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