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藍色長袍上宮殿 (第3/20頁)
王樹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光緒如一具殭屍。
關於中國皇帝“龍體欠安”的傳聞早在一年多以前就被帝國政府用正式通告的形式所證實。通告的內容是:皇帝的身體出了某些問題,爲此政府向天下徵召“名醫”。儘管通告中沒有特別指明,但是很顯然,徵召的範圍並不包括外國醫生——中文中的“天下”一詞實際上僅限於中國版圖之內。
通告發布的時刻,正是中華帝國的政治極端混亂的時刻:帝國的知識分子在皇帝的支持下發起的一場試圖改變帝國政體的運動剛剛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是這場運動直接威脅了一個女人的權柄,這個女人在最後的時刻動用了帝國最精銳的兵勇來對付手無寸鐵的文人,文人們除了僥倖逃亡的之外大部份被砍下了頭顱。由於這場運動幾乎動搖了帝國賴以生存的政治根基,觸及到了帝國社會幾乎每一個階層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痕跡。一年多以來,關於帝國前途的傳聞如常常瀰漫在帝國天空中的沙塵一樣籠罩在這片土地上。因此,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感覺到那位叫做光緒的皇帝的病情之中一定隱藏着某種不祥之兆。
按照帝國皇室活動的規律,再過幾天就是京城百姓得以瞻仰皇帝“龍顏”的時刻了——每年年底的一天,中國皇帝要率領皇室的男性成員和大臣們到皇城外的皇家寺廟祭祀祖先和蒼天。這個儀式自古以來就具有兩種含義:一是在政治上再次向世界確立這個政權如同天地一般穩固;二是再次向臣民證明當今說一不二的皇帝健康地存在着。
但是,在今年接近年底的時候,一個消息自紫禁城的皇宮悄悄地傳了出來:今年皇家祭祀可能取消,原因是皇帝病重。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爲它說明皇帝已經病得連證明自己還活着的機會都準備放棄了。最能證明這個傳聞的是從非官方渠道散佈出來的一則據說是一位廣東籍西醫對皇帝病狀的描述:
常患遺泄,頭疼,發熱,脊骨痛,無胃口,腰部顯然有病,肺部不佳,似有癆症。面部蒼白無血色,脈甚弱,心房亦弱。(屈桂庭撰《診治光緒皇帝祕記》,載民國二十五年《逸經雜誌》29期。)
這是一份足以令任何醫生頭疼的病情描述。往樂觀處分析僅僅是有點消化不良,往悲觀處分析每一條都是生命垂危時的彌留狀態。而蹊蹺之處在於,對中國皇帝病情議論得格外激烈並且特別出格的,不是來自中國人聚集的地方,而是來自京城東南角一個叫做東交民巷的地方,而在這塊不大的地方里居住的全是“稀奇古怪”的外國人——無論是中華帝國皇帝親自頒發的普告天下的詔書,還是帝國政府官方發佈的政治與外交文件,都宣佈說皇帝的確生病了,可是,住在這個帝國領土上的洋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堅持說,中國的皇帝很健康。這一事件進而發展到以英國公使爲首的數國駐華公使聯合提出要派出外國醫生,“代表整個西方世界”,用“當今醫學領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給中國的皇帝進行“肉體上的體檢”。更爲離奇的是,這個無論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辭令中,還是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行爲上,都屬於極其蠻橫的要求,竟然在各國公使與帝國政府各級官員間的反覆爭執之後,被准許了——英國和法國公使的態度明確而強硬,他們對帝國的總理衙門大臣慶親王說:我們不是爲了給中國的皇帝看病喫藥,我們只是覺得貴國宣佈皇帝生病的舉動有點離奇。我們奉我們國家政府的指令,我們必須檢查中國皇帝的身體。
於是,法國醫生多德福進入了中華帝國的皇宮。
多德福給中國皇帝體檢的“傢伙”,無論是聽診器還是壓舌板,在皇宮裏的太監們看來都是一件件謀殺的工具。這個洋人竟然扒開中國皇帝的眼睛看,在中國,這是檢查一個人是否死亡的典型動作。
光緒皇帝居住的瀛臺是獨立於皇宮的一個角落。它位於皇宮的西面,從那裏到達皇宮內部,需要通過數條被高大紅色宮牆隔開的通道。這一天,寒冷的風在這些通道上猛烈地掃蕩着,飛揚的塵土中,通道上來回走着神色驚慌的太監們,匆忙的步態使他們的身影猶如旋轉在風中的枯葉。他們除了要向宮裏的每一個人傳播外國醫生古怪的一舉一動以及皇帝可能要被洋人弄死之類的駭人消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向中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一個女人,報告那個進入皇宮的洋人正在做什麼和將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