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我們開始尋求使用大型計算機,但這事情不容易。雷電所和新概念都沒有大型機,最大的機器就是ALPHA服務器。軍方的大型機使用繁忙且有嚴格限制,由於我們的研究在軍方沒有立項,經林雲多次努力也未獲準使用。這樣我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民用大型機上了,我和林雲在這方面都沒有門路,只能讓高波想辦法。
高波此時處境不妙。他一上任,就把研究所從事業單位改制成了企業,徹底推向市場。同時還通過競爭上崗裁減了大批人員。由於此人幹事衝動有餘謹慎不足,加上不了解國情人情,把上上下下的關係搞得很緊張。
在經營上的失敗更慘:他上任後把研究所的主要力量用於研製新型避雷和消雷裝置,這些裝置與常規防雷裝置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包括半導體消雷器、優化避雷針、激光引雷裝置、火箭引雷裝置和水柱引雷裝置,這時正好趕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專委會過電壓與絕緣配合分專委會舉行的學術討論會,論題就是新型避雷和消雷裝置,會議最後發表的紀要認爲,理論和實踐未能證明此類產品具有比常規防直擊雷裝置更優越的性能,還有許多問題尚待研究和解決,因此此類非常規防直擊雷產品不宜在工程中使用。由於該組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會議的觀點肯定要被正在制定的國家防雷工程規範所採納,這樣正在研製的東西就完全是失去了市場,鉅額的投入打了水漂。當我找高波談大型機的事時,他也正在找我,讓我把球狀閃電研究暫時放一放,集中精力研製一種供電力系統使用的新型雷電定位系統,同時完成首都大劇院的防雷工程設計,這樣大型機的事自然沒戲,連球狀閃電研究本身預後也只能業餘搞了。
我和林雲又進行了一些其他的目力,但沒想到在這個電腦已成了必需品的時代,大型計算機卻這麼稀少。
“我們還算幸運,”林雲說,“同當今世界上的超級運算項目相比,我們的計算裏哪個實在算不得什麼。我剛看了一份美國能源部核試驗模擬的資料,他們現有的每秒12萬億次的運算能力已遠遠無法滿足模擬一個核試驗的需要,他們目前正在建立一個集羣系統,其中包含多達12000個ALPHAPOWERED處理器。可達到每秒100萬億次的運算速度。我們的計算量還是在常規範圍內,應該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林雲中是以一個軍人的方式行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堅定不移地向前走,同時通過對困難的輕描淡寫來儘量減輕我的壓力,這本應該是我爲她做的事。
我說:“球狀閃電的數字模擬與核試驗模擬有類似之處,都是模擬一個能量演化過程,從某些方面來講,前者還要更復雜一些,所以我們遲早也會達到那個計算量的。不過就是現在,我也看不出咱們有什麼解決辦法。”
以後的幾天,我集中精力去接高波交下來的雷電定位系統,沒有和林雲聯繫。一天接到她的一個電話,她告訴我一個網址,讓我看看,口氣很興奮。
我打開了那個網頁,看到它的背景是太空的黑色,題頭是在紫色的電波中漂浮的地球,網頁的名字叫“SETI@home”,是“在你的家中搜尋地外文明“的英文縮寫。
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個東西,這是一項旨在利用聯入因特網的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的閒置能力搜尋地外文明的巨大實驗。SETI@home程序是一類特殊的屏幕保護程序,通過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Arecibo獲得的數據幫助搜尋地外文明。但是當大量的數據湧到眼前,要從中搜索出所需的信息時,一臺超巨型計算機就成爲必要的設備,不過這要花費一大筆錢方能辦到。手頭並不寬裕的科學家們想出了權宜之計:與其用一臺巨大的計算機還不如由更多“小“電腦來分擔這項繁重的工作。每天,Arecibo所接收到的數據都會被記錄在高密度數字磁帶上,傳回設在加洲大學的研究基地,隨後這些數據將被分解成大小問0.25Mb的“工作單元”,再由SETI@home的主服務器分別發送到不同的個人電腦上。世界各地的網友們要做的僅僅是到該項目的站點下載並安裝一個特殊的屏幕保護軟件。這樣,當人們結束工作休息時,這一屏幕保護程序開始運行,這臺看似休息的電腦實際上已經加入到尋找外星人的行列中:接收、分析來自SETI@home以被分解成“工作單元”的數據,分析工作結束後系統會自動聯機將分析結果傳回主服務器,然後再接收另一新的“工作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