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二章 治國奇才 (第1/4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個執政者如果讓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皇太極很早就領悟到這點。爲了政權的穩定,他決定先緩和民族矛盾,接連發出了三道上諭。
<h2>更像是漢人的領導者</h2>
努爾哈赤留下了一個大攤子,能夠守住這個大攤子就算不錯了,然而皇太極的目標卻不止於此。當然,爲了實現入主中原的夢想,他必須先穩定這個攤子。
我們知道,對漢人燒殺搶掠,必然會激起漢民的憤怒。皇太極覺得讓別人怨恨不是好事情,應該安撫,所以皇太極提出了讓滿族人大跌眼鏡的仁政。
努爾哈赤的民族政策除了激化民族矛盾,並不能帶來長遠的利益。漢民受盡痛苦,整日生活在悲慘和恐懼中,一個執政者如果讓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皇太極很早就領悟到這點。爲了政權的穩定,他決定先緩和民族矛盾,接連發出了三道上諭。
第一道上諭是登基後第五天發佈的:以前打算叛逃並和姦細有來往的漢民,事情屬於過去,一律不追究;即使被人舉報,也不處置;只有已經在逃被捉拿緝獲的漢人才處死,沒有逃跑的,即使被人舉報,也不論罪。
皇太極這道上諭裏有一個特別時髦的思想,估計連皇太極自己都沒發現。也就是不以思想論罪,換句話說你想逃跑沒罪;只以行動論罪,你逃跑了纔有罪。這個思想是有前瞻性的,因爲和現代的法律精神符合,皇太極不愧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唯一的遺憾是死得太早。在中國的歷史上,太多因爲言論獲罪的人,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掉腦袋,甚至九族被滅。更有甚者,還有腹誹罪,即使你沒說,皇上猜你心裏在罵娘也可以治罪。
皇太極的第二道上諭就比較長,講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無非就是說從今往後,漢人和滿人同屬一體,沒有貴賤之分,都是我皇太極的子民。這就意味着漢人和滿人至少取得了名義上平等的地位。
皇太極的第三道上諭相當於給漢人解放,在努爾哈赤時代,有許多漢族的壯丁淪爲大清貴族的奴僕。皇太極擔心這些爲奴的漢人受貴族欺負,決定把他們編爲民戶,給他們田地、給他們牛,讓他們自力更生。
皇太極這一系列措施讓漢人重新享受到自由民的感覺,極大地緩和了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