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第11/23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曆稱帝的時候,他的弟弟唐王朱聿粵也在廣東稱帝,建號紹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尤其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兄弟更不應該自相殘殺。但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水火不容,爲了爭奪正統地位大打出手。兄弟倆打得正火熱的時候,清軍來了,先滅掉紹武政權,紹武政權僅僅存在四十多天。
接着,永曆皇帝逃到廣西,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兩個皇帝,一個當了四十多天就被人滅了,一個朝不保夕像落水狗一樣被人追着到處跑,頭上還頂着皇帝的帽子。這樣的皇帝做得有什麼意思,損人不利己,損害天下百姓,自己也沒過上好日子。
逃亡的路上,永曆皇帝終於認清了清軍的狼子面目,制定了聯合農民軍協同抗清的決策。現在許多企業家認爲衡量一個CEO好壞的標準是看他的戰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永曆確實做得還可以,他的基本戰略是對的。
永曆先是和李自成大順軍的餘部合作,在李自成死後,大順軍分爲兩支,一支由郝搖旗和劉體純率領,一支由李過和高一功率領。這兩支軍隊先後進入湖南,跟湖廣總督何騰蛟等人聯合抗清。1647年,原本反明的名將郝搖旗保護永曆帝來到柳州,然後主動出擊桂林的清軍。郝搖旗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員猛將,無論大戰小戰都是衝在最前面,李自成犧牲後,郝搖旗改名爲郝永忠,也就是表示永遠忠於闖王李自成。這年年底,郝搖旗在桂林西北的全州大敗清軍。接着,我們熟悉的事情又發生了,郝搖旗受到明朝將領的排擠,退回到湖北,扼守荊楚一帶。郝搖旗上半輩子跟着李自成反明,下半輩子獨自撐起大旗反清,直到康熙二年的時候,他還在和清軍打仗,後來在四川巫山戰敗被俘後被殺。
總的說來,大順軍餘部和明軍聯合抗清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湖南省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基本收復了整個湖南。湖南的勝利鼓舞了其他的省份,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風起雲湧。一些降清的將領先後反正,重新回到明政權的懷抱。決策的勝利勝過千軍萬馬。
短短的時間內,永曆政權控制範圍擴大到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這是南明時期出現的第一次抗清鬥爭高潮。
本來永曆帝有望成爲亂世中力挽狂瀾者,可惜中國人的劣根性又帶來了麻煩,再加上管理上的不善,短暫的繁榮成爲曇花。所以,中國人總結出了一種人生經驗: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宿命,而是民族的劣根性在作怪。從越王勾踐開始,中國人就養成了可以共患難卻很難同富貴的習慣。
好局面纔剛剛開始,內部就鬥開了花,各種政治勢力互相攻擊,農民軍受到排擠,清軍藉着這個機會得以調整喘息,捲土重來。1649年到1650年間,清軍反撲,著名抗清將領何騰蛟和瞿式耜先後在湘潭和桂林戰役中犧牲,清軍又重新佔領湖南廣西,許多收復不久的失地也先後丟掉。
在這期間,李自成的侄子李過病故,李過的兒子李來亨聯合其他農民軍將領,宣佈脫離南明的政權,自主抗清。失去農民軍的支持,政權內部又鬥得死去活來,南明的軍事力量越來越衰弱,士氣越來越低迷。對永曆來說,道路越來越難走了。
這時候,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已經佔領了整個雲南。孫可望、李定國提出願意和南明聯合,永曆只好接受他們的建議。不過,這次不是農民軍投靠南明,而是永曆投靠農民軍。從此,永曆就跟着孫可望和李定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