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 (第12/23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652年,李定國率軍八萬出廣西,打桂林,再次攻入湖南、廣東。在攻打桂林的戰役中,李定國打敗了孔有德,導致孔有德全家自殺,就女兒孔四貞跑了出來。這是李定國第一個漂亮仗,接着李定國又擊殺了清軍統帥敬謹親王尼堪。一出手就解決了兩王,李定國果然是身手不凡,當時天下大震。與此同時,大西軍的另一名大將李文秀帶兵出擊四川,收復了川南。詩人張煌言在福建一帶抗清,抗清運動再次出現高潮。
本來形勢又是一片大好,可惜老問題又來了,李定國出夠了風頭,孫可望不爽了,兩人產生矛盾。如果只是吵吵嘴,哪怕動手打一場,也沒問題啊!關鍵是這個孫可望心眼太小,居然想做掉李定國。李定國不想跟孫可望一般見識,暫避到廣東,希望和鄭成功會師,收復廣州,可惜鄭成功不怎麼守時,結果李定國自己跟清軍打起來了,損失慘重。隨後,李定國撤到貴州,接走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皇帝。1656年,李定國帶着永曆皇帝回到雲南。第二年,孫可望帶軍攻打李定國,又一起同室操戈的案例。孫可望仗着人多勢衆,想一舉擊潰李定國,沒想到他人心不齊,許多將領倒向李定國陣營,結果李定國大敗孫可望。
1658年,孫可望投降清軍,貴州、廣西落入清軍囊中。第二年,清軍派遣三路大軍攻打永曆皇帝。因爲不想連累李定國,永曆逃亡緬甸。緬甸人將他軟禁在草房裏,過着牛馬一樣的生活。李定國曾幾次想迎回永曆,但都遭到緬甸方面的拒絕。
1662年,吳三桂進軍緬甸,要求緬甸國王交出永曆皇帝。這個緬甸國王也是個混蛋級別的人物,他剛剛弒兄上位,統治尚不穩固,不想多惹麻煩,只好答應吳三桂的要求。緬甸國王派出三千人將永曆皇帝的住地團團圍住,並謊稱要和永曆立盟誓,根據緬甸的規矩,立盟誓的話大家得飲咒水,誰食言就要受到詛咒。緬甸國王通過這種方式將永曆的隨從引誘出來,出來一個殺一個,殺掉四十二個人以後。永曆知道自身難保,問緬甸國王爲什麼要這樣?
緬甸國王說:“吳三桂來要人,我沒辦法。”
永曆一聽,悲憤地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控訴他背叛明朝,投靠清朝,忘恩負義,喪盡天良。罵完一頓解氣後,永曆又低下頭顱,說自己現在的處境非常可憐,性命取決於你,如果你能給我一條活路的話,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吳三桂沒理他,確實吳三桂也沒有必要理他,漢奸的罵名是背定了,乾脆一背到底,何必爲這個人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緬甸國王將永曆及其二十五個眷屬一併交給吳三桂,吳三桂沒有把他押到北京,而是押回昆明。吳三桂這麼做是爲了防止押往北京途中被反清復明的人士劫走,將永曆及其家眷押到昆明。吳三桂向清廷申請將永曆等人在昆明就地正法。永曆帝等人在昆明篦子坡被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爲迫死坡。
第四個政權是魯王朱以海爲首的政權。清軍入關後,朱以海被擁立爲監國。雖然沒有稱帝,但也監國了九年。朱以海剛當上監國,就和所謂的正統地位的福建隆武帝朱聿鍵的政權相互傾軋,爭鬥不已。1652年,清軍攻破南明魯王政權。不久,原明朝刑部員外郎錢肅樂在寧波起兵反清,並派遣張煌言去台州迎接魯王。錢肅樂被清軍打敗後,朱以海前往廈門,投靠鄭成功。鄭成功是隆武帝的支持者,之前就對朱以海非常不滿,心想大敵當前,你還和隆武帝自相殘殺,破壞了大局。不過,朱以海好歹是明朝宗室,鄭成功對他也是以禮相待。1662年,朱以海打算渡海重返南澳諸島發展力量,引起了鄭成功的不滿,鄭成功派人將他沉殺在海中。關於朱以海之死有不同的說法,也有人認爲他是病死的。
南明第五個政權是定武帝朱本鉉,朱本鉉到底是不是明朝宗室後代一直是個謎,因爲他是被李自成的部將郝搖旗擁立爲皇帝的,所以很多人懷疑他可能並不是明朝宗室之後。朱本鉉在位十八年,郝搖旗死後第二年他也死了,死因不明,葬處也不明。
南明第六個政權是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順治二年,朱聿鍵建元隆武,他所建立的這個政權被後人稱爲隆武政權。朱聿鍵本是大明的唐王,明朝滅亡後,在鄭芝龍等人的迎接下,來到福州,就任監國,不久就稱帝,把福州作爲臨時首都,稱爲天興府。隆武大封文武百官,鄭芝龍享受的待遇最好,因爲鄭芝龍的擁立之功最大,封爲平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