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第4/3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尚可喜三番兩次的表現看,說明他內心深處非常擔心有朝一日遭遇殺身之禍。
吳三桂底氣比尚可喜要足一些,他抱着邊走邊看的態度,不排除有一天造反的可能,畢竟吳三桂造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經過洪承疇的點撥後,吳三桂非常希望雲南多事,即使沒有事,他也要弄出一些事情來。
康熙二年(1663年),吳三桂派兵征剿當地的少數民族,搗毀他們的巢穴,捉拿他們的首領。這麼做一方面可以伸手向清廷要軍餉,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自己的地盤。康熙四年,雲南的一些酋長聯合起來抗清,吳三桂奉命鎮壓。到康熙六年的時候,雲貴一帶的局勢才逐漸安定下來。
雲貴一安定,吳三桂心裏就發慌。只有邊境不斷滋事,他才能睡得安穩。
爲了製造緊張局勢,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吳三桂向朝廷報告說蒙古幹都臺吉進攻麗江,敵人大軍入境,雲南全省人民人心惶惶。爲了安定人心,吳三桂決定親征,爲大清國的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
其實,當時根本就沒有蒙古入侵的事,蒙古只是要求和吳三桂通商。吳三桂虛張聲勢,故意渲染戰爭的假象。隨後,吳三桂又誆騙清廷,聲稱蒙古已經撤兵,現在是隆冬時節,估計敵兵暫時不會過來。吳三桂還說已經吩咐各營官兵嚴密防守,自己暫時班師大本營。
糊弄清廷是吳三桂的拿手好戲。當然,爲了讓清廷放低對自己的警惕,吳三桂也會作出交權的姿態,比如交還大將軍印,辭去雲南都督等。康熙四年五月,吳三桂又提出裁軍,聽說裁軍康熙大喜,立即批覆。裁軍對吳三桂來說只是少拿些軍餉,但吳三桂賺錢的路子實在太多,他是不是真會裁軍實在讓人懷疑。
平南王尚可喜回遼東養老,康熙求之不得,只可惜軍權還是控制在尚之信的手裏。
尚之信接管軍務後,搞得一團糟,驕橫跋扈,肆無忌憚,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放在眼裏。以前,父親的部屬得罪過自己的,如果是小樑子,尚之信就鞭打,如果是大梁子,尚之信就大開殺戒。而且,尚之信在向父親報告軍務的時候也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尚可喜非常鬱悶,怎麼把攤子交給這麼一個人?考慮到他畢竟是嫡長子,而且又有一些才能,尚可喜不忍心廢了他。尚可喜有一個叫金光的幕僚,這個人很有謀略,尚可喜將他視爲頂級謀士,碰到什麼問題,一定要請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