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第3/3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康熙六年之前,御史大夫楊素蘊等人就彈劾吳三桂擅權不法,不過當時清廷懾於吳三桂的權勢,非但沒有對吳三桂採取手段,反而重罰彈劾的官吏,安撫吳三桂。
事實上,在四大輔臣輔政時期,清廷就已逐步削弱三藩權力。吳三桂在征討雲貴的時候,爲了方便統一調度,順治授予他“大將軍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按照規定應該上交,但是吳三桂卻遲遲不交。後來,還是大臣找到吳應熊,對這個駙馬說:“以前,永曆在緬甸那邊鬧事。所以纔給你父親一個將軍印,爲的是方便他調度。現在天下已定,你父親還留着這東西,到底是何居心?”
吳應熊一聽,顯然是朝廷派這個大臣來向自己討將軍印的,連忙飛書一封給父親。吳三桂無奈之下,忍痛歸還將軍印。
讓康熙無法容忍的是,吳三桂在自己的獨立王國裏,設置關稅,圈佔土地,掠奪人口,自行選派官員,稱爲“西選”。三藩就像大清國養的三頭老虎,這三頭老虎不但不做事,反而消耗龐大,以順治十七年爲例,清廷的財政收入是兩千六百萬兩,光雲南一省就要九百萬兩。《聖武記》中說:“天下財富,半耗於三藩。”
三藩憑什麼開口要這麼多錢呢?主要是用於軍餉。三藩在邊疆故意製造戰火連天、天下還未平定的局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三藩的一種策略。
當年,經略洪承疇來到雲南的時候,吳三桂請教他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洪承疇回答說:“不要讓雲南一日太平,只有天天出亂子,你才能保住地位擴充勢力。”洪承疇一語道破法門,讓吳三桂受益匪淺。
三藩將兒子送到京城入侍,實際上是做人質,表示忠心。康熙表面上也給予他們優厚地位,招他們爲駙馬,提升他們的爵位。康熙七年,提拔吳應熊等人爲太子太傅。這樣一來,清廷的一些機密消息很快就傳到三藩那裏,這是清廷之前沒有想到的。而且,三藩之間也互相聯姻,將利益關係聯繫得更緊密。
康熙十年(1671年)正月,靖南王耿繼茂上疏說自己舊病復發,沒有能力處理軍務,希望把這個職位交給長子耿精忠。康熙想了想,准許耿精忠接管軍務。同年十一月,尚可喜也上疏請求讓長子尚之信接替自己。這些康熙都准許了,爲了安定三藩的心,他還不斷派人給三藩送去貴重物品。
三藩都是老江湖了,康熙的這些做法當然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在內心深處,三藩對康熙是極爲不信任的,他們相信兔死狗烹的事情遲早都會發生,現在只是醞釀而已。
在三藩中,尚可喜可以說是最想明哲保身的一個人。早在順治十年的時候,他就以東西平定自己又有病爲藉口,提出解兵養老。順治很奇怪,他居然挽留他,勸他“不必遽以病情”。順治十二年,尚可喜又提出想回遼東故地養老。順治又不同意,當然當時廣東的局勢還沒有穩定,還需要尚可喜壓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