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第6/3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三桂抱着試一試的心理向康熙提出撤藩:“臣吳三桂鎮守雲南十六年,每天都思皇恩浩蕩,只希望在工作崗位上幸福地死去,怎麼敢遽然請求退休。只是聽到平南王尚可喜蒙皇上恩准,過好日子去了,我也想好好休息,希望皇上恩准撤藩。”
康熙畢竟年輕,接到這樣的奏疏,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可是,當他把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疏拿到朝堂討論時,出現了他意料不到的情況。
大多數大臣都反對撤藩,只有兵部尚書明珠和刑部尚書莫洛等少數人才支持撤藩。康熙看沒有達到效果,又主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此事,結果還是大多數不主張撤藩。
但康熙一意孤行,心中老早就打着削藩的算盤,他首先表明:三藩手握重兵,日子長了,始終是一種禍患。接着又信心十足地表示:“三藩的子侄不少留在京城做人質,料想他們應該不會叛變。”
年輕人康熙錯了,那些歌頌康熙天縱英才的人也錯了。在處理撤藩問題上,康熙告訴世人:我不是什麼千古一帝,我只是一個年輕人,一個渴望達到目的而思慮不周的年輕人。
<h2>憤怒的吳三桂</h2>
康熙是鐵了心要撤藩,立即向兵部、吏部、戶部發出指令,讓他們做好撤藩的善後工作。
康熙的使者很快就到了雲南,使者向吳三桂宣讀了詔諭,詔諭首先歌頌吳三桂精忠報國,鎮守邊疆多年,爲皇帝分擔南方之憂;接着,詔諭又指出,自古帝王能夠平定天下,無不是靠軍隊和武臣的功勞,一旦四海平定,帝王們必定要班師息兵,讓百姓和士卒都休養生息,這樣對皇帝對武將都有好處;平西王你年紀也大了,長年駐紮在蠻荒之地,想必也想過一種遊山玩水詩情畫意的生活,你不妨來北京陪皇帝,君臣偕樂,這樣既可以讓子孫後代永享王爵,又能國家安定,君臣和睦,多好啊!
吳三桂傻眼了,他被康熙的“真誠”震怒了,康熙你還當真了。康熙確實很認真,撤藩工作他做得細緻入微,盡力滿足三藩在物質上的需求。撤藩是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的,這些康熙都說沒問題,康熙努力做到仁至義盡。
據說,撤藩令下來之後,吳三桂氣得說不出話來,兩眼無神,呆若木雞。也能理解,一輩子不要臉不要命就換來這點家底,康熙要一下就拿走,擱誰誰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