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第7/30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三桂本來只想做個姿態,表示我忠於清廷,他滿以爲康熙會挽留他,讓他繼續鎮守雲南。沒想到,康熙居然真的同意,弄假成真,不好收場啊!
吳三桂憤怒、無語、緊張、痛苦、鬱悶……
碰到這種事情,沒有人可以非常淡定的,但吳三桂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很快就冷靜下來。他很清楚地看到,撤藩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應對,絕對不能衝動。
擺在吳三桂面前的路有兩條:一、聽從組織安排,響應撤藩政策;二、孤注一擲,起兵造反。聽從組織安排會有什麼結果呢?聽從組織安排後,吳三桂還是一個王爺,還是一個有錢的大腕。但是,作爲一個軍人,他將失去自己的軍隊和軍權。要知道,吳三桂所有榮華富貴的基礎都在於手中的那支軍隊,他的一生是戰爭的一生,他能夠混到今天,都是出生入死得來的。沒有軍隊的吳三桂就沒有安全感。
吳三桂費盡心機想逃脫兔死狗烹的歷史定律,可惜規律就是規律,任憑吳三桂再狡猾,這一天還是來了。歷史上,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沒有通過任何流血事件就解決了中央集權問題。宋太祖是唯一一個成功繞過兔死狗烹歷史定律的人。
我們當然可以設想,吳三桂你交出兵權又有什麼,子孫後代永享富貴不是一樣好嗎?
吳三桂絕對不是一個傻子,如果有誰能夠保證交出兵權後一定能永享富貴,我想他還是會交出的。但歷史是殘酷的,更多的情況是交出兵權就淪爲任人宰割的對象,很容易被滅族的,別說永享富貴。何況,吳三桂是漢人,康熙是清朝皇帝,兩人之間的差距本來就大,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很難。
吳三桂的部將也是極力主張造反的,他們說:“大王的軍威舉世第一,大王振臂一呼,天下必定雲集響應,到時兵鋒所指,可以迫使清軍劃地求和,學習劉邦的榜樣,迫使清軍交還世子和世孫。如果我們遷到遼東,他日朝廷一旦吹毛求疵,恐怕我們就只能引頸就戮了,起兵的話,反而可以保全自己。”
部將的這些建議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可以說是很有道理的。
吳三桂作出思考狀,認真地分析了形勢。吳三桂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他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武功都是不可一世的,換句話說,有造反的實力。再加上雲南的地形,東連貴州,北控川蜀之地,自己經營這麼多年,資金雄厚,兵甲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