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熙之死與雍正繼位 (第1/9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康熙死後,雍正一生不住暢春園,死後也不葬在清東陵,好像有意躲避自己的父親。暢春園是康熙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麼好的地方雍正卻不要,反而另外撥款修建圓明園,作爲自己的辦公地點。另外,康熙平生最喜歡去熱河避暑山莊,雍正當皇帝后一次都沒去過。更讓人詫異的是,雍正爲自己選定的陵墓遠遠避開清東陵,選擇了數百里以外的京西易縣,後人稱之爲清西陵。這確實讓人費解,如果雍正不是十分厭惡自己的父親,那就是有意要回避什麼?
<h2>韜晦大師</h2>
胤禛的兄弟們個個不是等閒之輩,但是像胤禛這樣城府極深胸懷韜晦的確實很少。在他的兄弟們爲儲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雍正卻冷眼旁觀,不動聲色。
在漫長的儲位爭奪戰中,雍正從來沒有強出頭,所以大家都不提防這個人,都沒把目光聚焦在這個人身上。
太子二度被廢之後,儲位爭奪更加激烈,胤禛也感到焦慮,這時候他的舉動有點不可思議。他完全拋開爭權奪利那些煩心事,而是選擇禮佛參禪。胤禛這麼做是因爲他深深地感覺到,爭儲弄不好會鬧出人命來的,還是明哲保身比較好。
這段時間裏,胤禛經常朗誦唐伯虎的《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和煩惱。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世人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春夏秋冬彈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裏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也許這首詩的意境跟胤禛這期間的心態很契合,這是一種淡定又超然的心態,在胤禛身上不乏城府,城府加上超然最終讓胤禛笑到了最後。
胤禛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想當皇帝的,即使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他也沒那想法。基於這種心態,在太子爭奪戰中,他始終抱着局外人的態度,沒有非分之想。太子第二次被廢后,胤禛的思想發生了動搖。要知道胤禛是四皇子,上面除了太子,就兩個哥哥,大哥很快就被關進牢裏,比自己年長的只剩下三阿哥了。
胤禛本人能力也不差,如果說沒想過太子之位是不太可能的,但大哥的悲慘遭遇讓他明白,覬覦太子之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胤禛的心腹戴鐸曾給他寫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