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拾父親遺留下來的攤子 (第3/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直到雍正去世,叛亂仍在繼續,沒有絲毫撲滅的徵兆。苗兵接連攻下黃平、清平、餘慶、清溪等縣,兵鋒所至,清軍疲於奔命。貴州省內的漢人紛紛逃亡到鄰近省份,全國震動。
<h2>乾隆點將</h2>
雍正並沒有留給乾隆太多的難題,苗疆之亂算是一個。
古州叛亂髮生後,鄂爾泰引咎辭職。張照來到貴州後,並沒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平亂上面,由於鄂爾泰是他的政敵,他進一步攻擊鄂爾泰,說改土歸流並非善策。張照甚至慫恿哈元生攻擊鄂爾泰,哈元生是鄂爾泰一手提拔起來的,拒絕了張照。
張照看無法拉攏哈元生,便支持董芳,從而導致前方將帥不和。董芳雖然是副將,但由於有張照的支持,可以調動的兵力反而比主帥哈元生多。
乾隆即位後,很多人都在說改土歸流政策不好,有的甚至主張放棄苗疆。在這件事上,新皇帝表現出了自己的魄力,他力排衆議,堅持用兵,肯定改土歸流的政策。
由於乾隆曾親自處理過苗疆事務,倒也沒有顯得束手無策,他採取了三個大動作。
一、撤換前方主帥。乾隆瞭解到張照是個製造麻煩的人,而不是解決麻煩的人,便將他調回京城,任命張廣泗總理苗疆事務。張廣泗隸屬漢軍鑲黃旗人,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曾經跟隨鄂爾泰處理過苗疆事務。雍正六年,張廣泗先後平息苗疆之亂,因戰功擢升爲巡撫。後來,張廣泗又帶兵討伐準噶爾,因功擢升爲湖廣總督,此人是個實幹派。
二、乾隆下令禁止前方戰士濫殺無辜,要求將士們剿撫並重。對前方將士殺良冒功的行爲,乾隆早已有所耳聞,他知道這麼下去,只會讓這場戰爭變得遙遙無期。只有一手拿兵器,一手拿橄欖枝,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爭。
三、乾隆批駁放棄苗疆的言論,堅持改土歸流政策。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提出放棄苗疆的人也不是說任由苗疆從祖國分裂出去,只是說不管那裏的事,他們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如果中央政府對地方混亂抱着這種態度,威信何在?乾隆深諳此道,所以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