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王心術 (第1/6頁)
鹿鼎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權勢使人昏聵,張廷玉和訥親都不懂得收斂。最後,兩人的下場都非常慘,訥親在攻打金川的時候忽然收到乾隆寄過來的一把刀,這把刀是訥親的祖父遏必隆用過的,乾隆讓他用這把刀自裁。
<h2>流產的叛亂</h2>
這事還得從莊親王允祿說起,允祿是雍正的十六弟,在雍正的兄弟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允祥。可以說,允祿是雍正朝的既得利益者。
乾隆上臺之後,爲了緩和宗室關係,善待在雍正朝受到迫害的王公。這事乾隆辦得不錯,但是以允祿爲首的既得利益羣體不高興了,這也可以理解,因爲他們在新朝不如舊朝受寵,正在不斷地失勢。客觀地說,乾隆對允祿還是不錯的,命他總理事務,領取雙倍俸祿。
可惜,失勢就是失勢,對於一個貪戀權力和既得利益的人來說,小恩小惠是不管用的。
允祿既然對新朝不滿,想結黨保住自己的利益,那麼他就必須要結交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康熙的嫡長孫、胤礽的嫡長子弘皙。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大清江山就應該是落在弘皙的手中。康熙最開始也確實是打算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只可惜後來與太子胤礽的矛盾激化,致使皇位旁落到雍正這一支。在雍正當皇帝時,弘皙不敢有怨言,這個人畢竟是自己的叔叔,而且心狠手辣。到了乾隆當皇帝時,弘皙開始有想法了。我們知道,宋太祖死後兄終弟及,趙光義即位後曾表示將來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雖然他後來沒還。弘皙當時也想到了那段歷史,他覺得清朝的皇位原本是屬於我家,我爸沒當上皇帝是因爲跟爺爺關係不好,你雍正當完了皇帝,也該把皇位還過來了。
弘皙和允祿是這個集團的靈魂,除此之外還有允祿的兒子弘普和寧和,允祥的兒子弘昌和弘晈也參與其中。說實話,乾隆對這些人都有恩,弘普在乾隆元年受封爲貝子,寧和得了個“額外世襲公爵”。爲何叫額外世襲公爵呢?本來允祿一家只有一個人能世襲爵位,現在乾隆給了寧和一個機會,允許他的後代世襲,等於是給了允祿一家兩個世襲爵位。
雍正跟允祥的關係非常好,允祥死後配享太廟,雍正還打破祖制,命允祥怡親王的王爵世襲罔替,這可是極大的恩寵,俗稱鐵帽子王,在整個清朝歷史中,只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開國功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世襲罔替”吧!
在瞭解這個制度之前,我們先粗略地瞭解一下清朝的封爵制度。皇族爵位是封爵制度的一個重要部分,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爲: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清朝封爵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功封,一種是恩封。功封是臣民在戰爭和治國中立有大功受封,恩封是皇帝加恩所封。承襲爵位的方式也有兩種,一般情況下是降等承襲,也就是說子孫承襲爵位每一代就要下降一個等級,降到輔國將軍就不再降了。第二種承襲方式就是我們說的世襲罔替,就是說爵位傳承之時等級不變,子孫後代永遠可以保持這個爵位。這樣的人又稱爲鐵帽子王,整個清朝只有十二個鐵帽子王,我們來看看這十二個鐵帽子王。